奉浦苑老干部、老书记齐上阵,80后、90后冲在前,推动疫情防控管理更有序
4月20日,奉浦街道奉浦苑进入管控第一天。前一晚,67岁的祝勤勇辗转难眠,索性3时30分一骨碌爬起床来,洋洋洒洒手写下一份《奉浦苑进入管控区后的相关管理措施》,结合区内相关规定和小区特点,对物品消毒、物品自取、垃圾分类、遛狗、散步等方面形成了详细的管理约定。早上6时许,这份措施由“安全员”们发送到各个楼栋群内,让居民们有了行动指南。
位于奉浦街道的奉浦苑是上世纪90年代的小区,常住人口1500多名,有99个门栋,702户人家。由于之前被列为封控小区,居委没有发动大规模志愿者队伍。
但是,有着像业委会主任祝勤勇、老书记沈秀红们这些“定海神针”,有着80后、90后居委年轻力量,小区疫情防控管理越发有序。“这些日子苦中带甜,坚持再坚持,出去看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快到来。”奉浦一居党支部书记唐丽感慨道。
每日更新的“手账”
作为奉浦苑业委会主任,祝勤勇每天都会更新多份“手账”,有核酸点位力量安排表、规范购物配送生活物资事项、涉疫信息……从3月起,便冲锋一线,成为小区总调员。
在公安系统工作了几十年的老祝,保持了雷厉风行的作风。疫情发生以来,迅速集结5名业委会成员和25名楼组长成为“疫情防控安全员”,他带领核酸检测小分队,将小区分为4个片区同步核酸,通知、扫码、消杀人员安排得妥妥当当。效率也从以前的100多人历时3小时,到如今1500人只用2小时就完成了。
组织协调不在话下,个别居民冒出来的焦躁情绪也由老祝慢慢抚平,买不到菜怎么办?在家憋闷怎么办?大家的诉苦老祝耐心解答,“相信每一位居民,定能克服困难,顾全大局同舟共济。待到解封之时,我们举杯庆祝。”看到老祝不厌其烦为大家鼓劲打气,居民们也越来越配合,听到扩音喇叭叫喊便立刻下楼了,排队更有秩序了,物资配送时收到的感谢更多了……
“老祝之前动过手术,我怕他身体会扛不住,但是他每次都拍拍胸脯说,奉浦苑你交给我,你们只要把医生带来,把防护服准备好,其他事情我来搞定。”奉浦一居党支部书记唐丽说,看到老祝每天发给我的手账,小区有这根“定海神针”,既放心又感动。
“祝主任每天睡得最晚,起得最早,我们都敬佩他,他是我们小区的主心骨!”居民宋海英在老祝的感染下用心用情志愿着,和她一样,一批在职党员和老党员也纷纷主动“请战”,张萍、张寅、沈平、肖金梅、路玉华、付长江、张青、奚争芳等一批小区居民不计得失,从核酸检测到物资配送,大家都任劳任怨付出着。
小区是我的“大家”
站在医护人员身侧的沈秀红,每当一位居民完成采样,就往医护人员的手上和对面的小矮凳上麻溜地喷射几下消毒液。
前段时间,全区居村每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她连续好几天都是早上四五点钟起床,洗漱后喝口温开水就急忙上岗去了,她向这个她工作了15年的地方再次“报到”,作为一名退休居委书记,她没有理由不奔赴抗疫“战场”。
沈秀红曾是奉浦一居的党支部书记,居委会就设在她居住的小区奉浦苑内,对她来说,小区和居民都熟得不能再熟,奉浦苑就是她的“大家”。“我虽然退休了,只要居民需要我,我始终在线,精疲力尽,却仍‘疫’无反顾!”沈秀红说。
疫情发生后,58岁的沈秀红就加入了志愿活动中,沈秀红把居委工作人员当做自己的小孩,看到他们没日没夜地处理各种事务,有时来不及吃饭,她亲自下厨,做一些汤圆、塌饼送去。看到曾经共事过的伙伴个个顶着熊猫眼,扯着沙哑的嗓子忙碌,她看着心疼,放下盘子就转身离去,眼泪止不住地夺眶而出。
老姐妹们也纷纷“不甘示弱”。70多岁的杜萍几乎每天都要为居委送去烹饪的拿手好菜,退休老干部朱德龙、彭金妹夫妇,沈云章、宋美红夫妇也隔三差五地送去热腾腾的佳肴。不少居民还一大早到居委会帮忙,将物品归归类,收拾一下杂物。“这些孩子肯定昨晚忙到一两点,东西堆得到处都是。”她们都心疼这些晚辈。
65号楼有一家庭,小夫妻俩都在前线抗疫,只留下奶奶和孙子在家,沈秀红时不时就会嘘寒问暖,有一次上门发放抗原试剂时,发现他们家的米快吃完了,她赶紧把自己家的米扛过去支援。
沈秀红所在的楼栋有一对外来夫妇,80多岁了,每次都是由她帮助进行抗原检测。另一住户也是一位老年人,儿子在国外,她不会用智能手机买药,沈秀红就教她在美团上操作。
“大家有心事,都愿意同沈姐讲,她是我们的大姐姐,有她在我们就安心。”居民沈平说。
历练使我们更成熟
奉浦一居班子共有7人,其中5人是80后、90后。年轻人能扛住巨大的压力吗?在一个多月的磨砺下,唐丽发现,他们要比想象中更坚强。
一个月里,唐丽带领“三驾马车”——居委、物业、业委会,组建“核酸检测”小分队、“送医配药”小分队和“物资配送”小分队等等,而这些小分队的高效运行,年轻的力量不容小觑。
与奉浦街道营商办对接货品、与4名团长商量开团清单、每天核对账目……这是90后居委干部胡颖盈的日常。4月初,奉贤提出在各村居建立“满天星便民超市”,小胡就担纲起了负责人。每个居民的需求不一,小胡要征求好大家的意见,再挑选优质的品牌开团。
从早上四点多起床一直忙到晚上一两点,小胡有时也累得喘不过气,每天最令她放松的时刻,就是与3岁多的儿子视频通话,“妈妈,你吃饭了吗?”“妈妈,你要注意身体。”听到电话那头儿子清脆的声音,小胡虽然有些哽咽,但似乎又汲取了强大的能量,继续投入到纷繁的事务中去。
80后胡益轶之前在街道工作,到了居委之后才开始和老百姓打起了交道,每天要回复上千条微信。作为居委的两名男生之一,胡益轶承担了险重急活,代配药工作就是其中一项。
刚开始,两名男生从早上5时出发,到晚上20时才回来,因为居民要配的药分布在全区各个医院,有时候这家医院缺药了还得想其他办法。一个月下来,胡益轶几乎熟悉了各种药品,与医院、药店等相关人员也加了微信,他会提前咨询好哪里有药品,提高配药效率。
“长时间的战斗,疲惫是肯定的,每天晚上都想多睡一会,但大家好像都已经调整了生物钟,每到早上四五点就睡不着了,睁开眼睛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唐丽说,这仿佛就像是在重温学校里的集体生活,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同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期待胜利的那一天。
(转自: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