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救援队里的老伙计们
蓝天救援队里的老伙计们
房山蓝天救援队里有一群年龄60多岁的银发救援队员,他们虽已暮年,却老骥伏枥,壮志不已。他们不止一次救人性命,如同寒夜里的一团火,炙热不熄,温暖珍贵。
金仲: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救援成绩单
年龄:76岁
经历:曾经当过工程兵;加入救援队后,找到一名走失两天两夜的驴友,发现一位一个多月前失踪的驴友的遗体。
记者第一次见到金大爷是在一次日常拉练中。面容黝黑个子不高的金大爷身手利落,惊险处还不忘给其他队员搭把手。这一幕让人赞叹:真不像76岁的老人!
金大爷名叫金仲,是队里最年长的队员。说起自己加入救援队的经历,金大爷笑了:“七八年前加入‘蓝天’时,他们嫌我年纪大,还不让我加入呢。”
金大爷年轻时当过工程兵,身体素质一向不错,52岁那年闹了病。为了恢复健康,散步跑步爬山,此后十多年,金大爷以山为伴,治愈身心。
爬山多了,老能遇到蓝天救援队的路牌。“跟着‘蓝天’,肯定不迷路。”但是当时金大爷已经六十六七岁,救援队自然拒绝了他。一年之后,金大爷再次遇到救援队,这回队长陈海军注意到了他:“您这岁数以后跟着我们拉练吧,安全。”金大爷问陈海军:“加入‘蓝天’该会点啥呢?”陈队答:“会爬山就行。”
因为年龄关系,金大爷参加山野救援不多,但却立下过“战功”。加入救援队第一年的夏天,金大爷就找到了一名走失两天两夜的驴友,“刚爬了一个小时就瞅见了那个迷路的驴友,他又饿又渴,我赶紧把自己的鸡蛋和米粥给他充饥。” 2019年的冬天,金大爷还发现了一位一个多月前失踪的驴友的遗体。
说起救援,金大爷认真地说:“‘蓝天’就像一所学校,我这老头子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蔡丰玘:“蓝天”能救人,意义完全不一样
救援成绩单
年龄:64岁
经历:曾在银行系统工作,在户外运动圈名气颇大。加入救援队后,累计参加过300起任务,救过近百人。去年河南洪灾,是北京第二批驰援的蓝天队员。
2015年,房山蓝天救援队成立不到两年,急需登山能人壮大队伍。而当时蔡丰玘已是户外运动圈名气颇大的“老蔡”。
“自己爬山光我一个人高兴,参加‘蓝天’能救人,意义完全不一样。”老蔡回忆起和队长陈海军的第一次见面,“一拍即合,我是一名老党员,能干点实事挺好!”
老蔡退休前在银行系统工作,他戴着黑框眼镜,身材也不显精壮,却是队里一等一的爬山高手,经常担任拉练、救援中开路指挥的领队。“遇上困难的山野救援,陈队还会要求我支援。”老蔡自信地说。
加入救援队后,老蔡累计参加过300起左右的任务,救过近百人,其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救助失温驴友那次。
头天下过秋雨,山中阴冷湿滑,加之夜晚视线不佳,老蔡和三名队友一路如履薄冰。从晚上7点开始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他们终于找到两名被困的驴友。
这是两名六十岁上下的男性,其中一人不仅有伤,还出现失温状况,意识模糊,生命垂危。老蔡赶紧生火,将失温驴友搂在怀里温暖他,“我不停地喊,让他别睡着,过了很久,他才停止哆嗦。”一直到中午11点,增援人员到达后,老蔡又和队友架设绳索,将被困驴友运下山,任务结束时已经是下午6点。
去年河南洪灾,老蔡是北京第二批驰援抗洪救灾的蓝天队员,“家人朋友知道我是‘蓝天’的,特自豪!”
王素琴:干后勤保障也能体现价值
救援成绩单
年龄:65岁
经历:给房山蓝天救援队留言,自荐做后勤保障;加入救援队后,徒步拉练最长15公里,爬升最高800多米;说服一名欲寻短见的女子放下轻生的念头。
“爱心和年龄无关,做贡献也不分大小。”队长陈海军说,房山蓝天救援队对队员的年龄没有限制,只要有心有力,都能在队里找到合适的公益任务。
陈海军接纳王素琴成为队里一员,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2018年,61岁的王素琴在一篇关于房山蓝天救援队的新闻下留言:“我年纪不小了,但自己有车,可以为救援队做点交通、餐食等后勤保障的活儿。”
“我本就喜欢爬山,退休后爬得更多了,也经常听说‘蓝天’的事迹,很敬佩。”王素琴身上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平和,话语总伴着质朴的笑容。没过多久,王素琴心愿达成,陈海军通过留言里的电话联系上了她。
虽已65岁,又是女队员,但王素琴对自己的身体素质非常自信,她的拉练纪录是徒步15公里,爬升最高800多米。王素琴又很理智,“对自己负责,做力所能及的事儿,山野救援我不冲在一线,给前方队员背点儿吃的喝的,干后勤保障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在一次寻找走失人员的任务中,王素琴和一名因家庭矛盾欲寻短见的女子聊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让她放下了自杀的念头。“救人有一种特别大的满足感,不亲身体会,没法言说。”
李国江:我的职责就是挽救生命
救援成绩单
年龄:65岁
经历:当了44年企业消防员,在一起油罐起火的扑救中立下三等功;加入救援队后,经常冲在救援一线,参与一起一名年轻女性投河自尽的救援任务。
“有时候她看一眼手机,给我递个眼神,我俩就默契地收拾装备去开车。”当初王素琴加入房山蓝天救援队时,把自己的老伴李国江也拉上了。
王素琴笑着介绍老伴儿,“他当了44年的企业消防员,生活习惯像军人一样,爱打扫爱收拾,做事干净利索。”
干企业消防员时,李国江处置过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还在一起油罐起火的扑救中立下三等功。加入救援队后,不同于妻子主攻后勤保障任务,李国江经常冲在救援一线,“我干过消防员,又是一名党员,只要身体允许,我不怕苦不怕累。”
在李国江看来,山野救援最危险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夜晚出任务,另一个是雨雪天气。王素琴支持老伴上一线,“我相信他的身体素质,不担心,有时候我俩不在一个组,就在手台里互相提醒一下,说一句‘注意安全’。我们的原则是不给自己找危险,不给队里添麻烦,量力而行,知深浅,不强求。”
蓝天队员主要救助那些身处险境和绝望之中的人。李国江曾参与一起水域救援的任务,一名年轻女性投河自尽。“当时对我触动挺大,人有时候很脆弱,我的职责就是挽救那些脆弱的生命。” 本报记者 张宇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