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平凡中的伟大
先锋护卫队抢单啦!
从3月31号开始至今,由8个镇管企业职工组成的运输小分队快速开工。他们是:新长征集团束群波、陈祎俊,新曹杨集团余育林、许震虹,中环国际公司黄昱凯,天地软件园李岑,真光公司陈晟,兴远公司夏成梁。
小分队堪称全镇医疗资源的“血管动脉”。夜里送医生上门复核,白天送“大白”到全镇各核酸采样点位。最早4:30出车,最晚到次日2:30收工,最高峰一天短驳60多次,单人1天最多达12次,风雨无阻。
这些队员们平时都是在企业工作,对居民区并不熟悉,但20多天的东奔西走,他们早已成了长征镇的“活地图”。虽来自不同企业,但20多天的朝夕相处,队员们早已情同手足。有些任务单一派出就被抢,“抢单比抢菜都难”!
专属送餐员一小时!
封控期间,不少不会团购抢菜的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成为了吃饭“困难户”,长征镇社区事务服务中心牵头组织了一支16人的为老助餐队,打造老年人专属“外卖”。
“特别是电视台报道后,老人助餐需求更多了。”服务队队长刘佳表示,以前只需为老人派送午餐,现在则也要管好晚餐,工作量也随之成倍增加,由过去每天200份激增到现在600多份。“老人三餐要规律,饭菜也要趁热吃。大家开出自己的私家车,按片划分责任区,确保每顿饭能够在一小时内分发完毕。”
留守大管家真靠谱!
上海新曹杨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属红星世贸大厦物业处经理汪李明,近些日子他的工作可谓是马不停蹄。20多天来,他不仅完成了一座方舱医院和一处隔离酒店的运营筹备,更成为了近250名留守人员的“靠谱”管家。
方舱医院由一处闲置工业园区改建而来,由于许久无人办公缺乏管理,里面的管道、电路和设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汪李明和他的同事要在一周之内,仅凭“铁脚板”在现场一遍一遍地走,摸索出空间的基本格局;一处一处地查,更换损坏的设施零部件,以符合接诊标准的方舱医院。
而隔离酒店的管理就更为复杂。酒店位于大楼的7到8层,但楼上则为酒店式公寓,封控期间仍有140多名留守人员居住。既要保证密接者的收治,也要确保住户的基本生活,汪李明同保安部门迅速研究制定方案,合理规划动线,人为干预将一栋楼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单元。“在岔路口,我们还派保安值守,防止两方人员走错路,保证核酸筛查秩序维护和抗原试剂发放等工作有序开展。”
随着部分企业复工复产,汪李明和物业管理团队还走进园区,帮助居家办公的职工打开电脑传输文件、给办公室的花浇浇水……是“靠谱”楼小二,也是园区企业值得信赖的外援“总务”。
最后一百米我来啦!
园区物业管理靠精细,社区物业管理靠用心。梅二居民区中星海上名庭小区有近550户、1500多人。连日来小区内阳性病例频发,给居委、物业和社区志愿者带来不小挑战。
大疫当前,居委会人力有限,志愿者也是居民,安全最重要。两难之际物业挺身而出,上海中星集团申城物业有限公司海上名庭三期项目经理尤洁明利用仅有的14个人力,保障了小区的基本运行。
他对员工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7名保安负责“最后一百米”的物资运输,5名保洁人员在做好生活垃圾转运的同时完成病毒消杀任务,而自己负责总指挥调度,并全程支援现场。
还有一名维修工人陶舒心。封控期间,专业维修人员进不来,他就成了小区内唯一的“技术总监”,无论是下水管道还是自行车经过他的巧手都能修好。穿着“大白”一会儿翻墙爬窗,一会儿弯腰通下水道,尽管很累但还是需要他一个人来扛。闲下来的时候,他就会化身“螺丝钉”,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新晋炊事班零等待!
老人吃饭有助餐服务队“托底”,一线防疫人员三餐则靠着一支“炊事班”帮忙。长征镇机关食堂负责人张海波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他看到机关干部露出满足的笑容时,自己也是无比的开心,那一刻,仿佛也亲身站在了抗疫前线。
从3月7日起,长征镇食堂全体职工均已住在机关内,实行闭环管理。食堂、走廊里的一个个行军床,是他们唯一可以卸下疲惫的地方。而工作量也从过去的周一至周五仅烹饪早、午餐改为每天包干三餐。“我们每天要2:00点上班,到了20:00才能下班。”
上海全域静态管理后,食材供应发生了变化:平日是想吃什么做什么,照着菜单采购;当下是有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吃什么。为了不让大家“吃亏”,两名厨师也没少费心思,每天换着花样细心烹调,还要考虑营养均衡搭配。
食堂经理方义珍介绍,目前仅午餐就要制作约200多份,每份都要分装5个饭盒。“我们流水线作业让防疫人员‘零等待’,因为他们的时间最宝贵。”
张海波说:“我们不仅要让防疫人员找到家的感觉,尽享‘幸福食光’,更希望他们时刻保持干劲儿。以这样的方式和社区各方力量站在一起共同战疫,‘炊事班’的每一个人都倍感使命光荣!”
我们是一群人在战斗!
相信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像他们一样,用坚守、用奉献、用担当,温暖着疫情中的每一个平凡瞬间。让我们一起勠力同心,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