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核酸采样出谋划策 为物资发放竭尽全力——通波小区志愿者凝聚起特殊时期的温暖
“终于变管控区了!”4月19日一早,岳阳街道通波小区志愿者群里便传来了这样一条消息。一个个点赞的表情包开始刷屏,志愿者们内心的激动难以掩饰。从核酸检测采样、物资发放到紧急配药……志愿者们参与了这个6000余人小区的大小事宜。“我们管不过来的地方都是他们在协助我们。”通波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炜回忆封控的日子,由衷地向志愿者们表达感激:“谢谢大家,有你们真好!”
核酸采样方案不断完善
3月29日,通波小区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采样,但因为缺乏经验,引发了一些居民的不满。“很多居民向我们反映检测队伍很乱,人与人距离太近。”黄炜担心,混乱的秩序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但人手不够的事实又令他感到无力。
“我来做一份核酸检测采样的方案。”志愿者张凯主动向黄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虽然他知道,这将是一份繁琐的任务。好在张凯的工作经验给了他信心,在和居委会讨论后,熬了几个晚上,一份《通波小区核酸检测采样方案》正式出炉。
分区设置采样点,为志愿者设置不同岗位,除了有专门负责信息采集、维持秩序的常规任务,张凯还安排了专门集结居民以及巡逻劝返居民不在外逗留的志愿者,然而看似详细的方案,却在执行第一天就遇到了问题。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居民比预料中更多、对集中核酸检测采样有抵触情绪的居民也不少……太多情况始料未及,黄炜告诉记者,张凯在做完白天的志愿者工作后,到了晚上还会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展开“头脑风暴”。
把会说方言的年轻人安排负责扫码工作,可以和老人更顺畅地沟通;医护人员人手不够就让志愿者穿上防护服协助拆除采样棉签包装,减轻工作量;张凯更是借来了3部电动三轮车设置“大白动、居民不动”的流动采样车……伴随着方案的不断完善,小区抱怨核酸检测采样的居民越来越少,张凯从心底感到欣慰,“记不清熬了多少个晚上了,只知道,每做一次核酸,就会调整一次方案,调整到居民满意为止,现在回头去看,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确幸”质朴而动人
黄炜告诉记者,跟张凯同在一个志愿者小组的张水弟也是一位热心人。和年轻人习惯线上交流的方式不同,56岁的张水弟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方式显得质朴却用心。
黄炜记得,第一次看到张水弟是一个雨夜,小区迎来了第一批物资,需要一袋一袋搬上车,再送到每户居民手中。人手不够,需要志愿者助力,“很多志愿者都是看到小区群里的通知前来,只有张水弟,无意路过却和我们一起忙了一夜。”卸货时,他一手可以提4大袋物资,搬货时,他第一个冒雨上车,整整3个小时未曾停止。“也是那一次,他才知道我们有个志愿者群,还主动留下了联系方式,让我们把他加进去。”黄炜说。
封控至今,每一次志愿服务都能看到张水弟的身影,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抗原试剂发放工作。志愿者需要挨家挨户把试剂送到居民家门口,但高温之下,防护服、口罩、面罩都成为了身体的“枷锁”。“我们小区没有电梯,所以几栋楼爬下来,大家都有些受不了。”张水弟记得,几个女孩子连抬腿的力气都没有了,他话不多说,主动将其他志愿者的扫楼工作承担下来。按照工作量,一名志愿者需要扫完4栋楼,只有张水弟一人,几个小时跑了十多个楼道。对此,他只是谦虚地说:“我以前当兵的,身体素质好,而且我力气大,可以多做点,这没什么。”
这段时间,黄炜发现,无私奉献这件事是会“传染”的:主动承担起给老年人配药的女司机、帮助找到理发师的本地老板、给居委会工作人员提供洗澡场所的热心居民……黄炜在小区里体会到的“小确幸”还有许多,这些互帮互助的爱心也让小区变得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