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最美“家力量”!社区志愿者中的那些夫妻档、母女档、父子档……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火速集结的退役军人志愿者中,不乏有夫妻档、母女档、父子档,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展现出抗疫最美“家力量”。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李志锋是上海中远化工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也是一名退役军人。疫情暴发后,身为党员的他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穿上“大白”发放防疫物资、抗原检测试剂,协助核酸检测,清运生活垃圾,落实楼栋消杀。社区封控的日日夜夜,他始终奋战在一线。他的爱人陈利菊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也一直坚守在高境开发区。
宋卓是静安区军休中心一所的工作人员,和妻子两人共同守在抗疫一线。他们,一个坚守社区阵地,负责所在社区居民的核酸检测登记和引导工作;一个作为医生,每天外出核酸采样,两人共同为这场守“沪”战“疫”贡献“90后”的青春力量。
静安区军休干部家属冯克强和钱蔚君夫妻俩主要负责清送小区里的楼道垃圾。他们工作细致认真,多日来一户不漏,还自发将楼道清扫干净,并用自备酒精消毒电梯按钮。他们说,要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抗疫战争贡献力量。
亲子携手,“疫”起上阵家住静安区愚园路523弄的彭才喜是一名老党员,也是静安区军休中心一所第五小组的组长。封控期间,彭才喜和儿子彭磊内外联动,一起打响社区老龄人群的“保供”之战。彭才喜“主内”,负责小区内的联络,统计急需的物资品类和数量,同时作为“团长”落实收货、消杀、分发等事宜;儿子彭磊则“对外”,负责联系货源、进行采购。虽然两人不住在一起,但是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每天都通过电话和视频沟通情况、商讨问题,确保保障不断线。彭才喜说:“关键时刻,我们绝不能退怯,这股拼劲和忠诚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我希望红色的种子能够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里生根发芽。”
临汾路299弄6号楼栋的志愿者郑翠萍,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志愿者骨干,儿子郑欣当过兵,也是党员。看到社区群里发出的招募志愿者的通知,两人立刻都报了名。“我们是党员,让我们上。”他们家中,90多岁的外婆最近刚骨折,也需要人照顾,因此母子二人轮流参加志愿服务。“妈妈去上半场,我就接力下半场,党员都是要亮身份的,作为退役军人,我也义不容辞。”
在静安区彭浦镇,病故军人遗属张冬梅所在的小区封闭管理后,她便迅速投入到了小区志愿服务中。这次,张冬梅还带上了女儿张赛赛。从核酸检测、物资转运、秩序维护,到防疫科普、文明宣讲、心理疏导,哪个岗位缺人她们就立即顶上。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这对“母女战士”不让须眉,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张冬梅说:“作为军属,疫情来了,我们必须向前!大疫无情,人间有爱,我们母女就是要告诉大家,只要团结一心,没有过不去的坎!”
临汾路99弄1号的刘建根是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已经退休的他始终热心公益,女儿刘璟娜也是党员。此次疫情,父女俩一同报名参加小区志愿者,上门为居民发放抗原检测试剂、送菜送药,保障居民生活。刘建根说:“我们‘上阵父女兵’,共筑抗疫‘桥头堡’,织密红色‘防护网’,要把党员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一家三口,“疫”起守“沪”“疫情当前,我们一家三名党员,其中两名还是退役军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助力社区防疫工作是理所应当的。”当问起为何全家上阵时,静安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钟胜华这样说道,同为退役军人的妻子对此十分赞同。
接到居委会通知,社区晚上准备发蔬菜礼包,钟胜华夫妻俩第一时间在志愿者群里报名。那天下着小雨,天气有些湿冷。晚上9时许,两辆物资车陆续驶入小区,两口子和其他志愿者立马开始分装,随后将蔬菜礼包挨家挨户送到居民手中。经过努力,所有菜品最终赶在12点前分发完毕,想着居民家中有了储备,夫妻俩相视一笑。
钟胜华有时是“秩序员”,提醒核酸检测的居民牢牢守住2米线,给特殊群体提供帮助;有时是“扫楼员”,逐户上门发放通知。其他时候,钟胜华会为居民送物资。封控期间,社区发布了抗原自测的任务,钟胜华的妻子和女儿第一时间响应,作为志愿者参与抗原自测试剂分发。
钟胜华说:“作为退役军人,要坚守军人本色;作为党员,要永葆党员初心;作为检察干警,要牢记为民办实事。在这个战场上,我和家人一起并肩作战,我感到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