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抗疫,中医院“三剑客”筑起无影防线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来自各行各业的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面对疫情防控的挑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他们之中,有人深入社区,披星戴月;有人坚守岗位,争分夺秒;有人参与志愿服务,热情贴心……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战“疫”之下的党员先锋。
夜幕降临,杨浦区中医医院信息科科长刘鹏刚刚结束工作会议,就抽空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屏幕里,两个“小棉袄”都十分期待和爸爸的“深夜卧谈会”。她们说,“爸爸是超人,正在执行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应对疫情防控攻坚“大考”中,杨浦区无数“逆行者”迎难而上。而在抗疫大军的身后,有这样一支默默奉献的信息技术队伍,他们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手段,搭建出了高效智能的网络化平台系统,为抗疫工作增效赋能。
3月下旬开始,杨浦区中医医院信息科科长刘鹏带领着负责硬件维护的王啸麒和负责软件运维的顾涛,在医院驻扎了下来。他们有的入职医院十多年,有的才刚来医院工作两年。作为党员的他们,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第一时间到岗赴命,在办公室里“打地铺”,保障医院24小时信息系统响应。
“信息男”是直男,也是暖男,工作雷厉风行,考虑问题也用心用情。深夜核酸采样现场,有他们忙碌维护的身影;大规模社区核酸采样点,有他们忙前忙后的足迹;集中隔离收治场所的灯光下,有他们辛勤工作的剪影……
“0挂号”压缩核酸检测等待时间
在社区封控前,信息科了解到医院核酸检测门诊量剧增,高峰时常常需要排队很久。刘鹏绞尽脑汁思索着如何提高效率,让信息“快跑路”,让百姓少排队,也让同事少受累。通过研判分析,信息科认准挂号收费环节这一“突破口”,召集信息系统供应商,夜以继日,紧急开发并上线了“核酸检测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系统”,解决收费排队的“卡脖子”问题。
这一改进,让来到医院的居民告别传统的窗口排队、人工挂号环节,而是既可以通过门诊大厅的自助机器,插卡一键完成信息录入和核酸检测扣费,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登录医院登记系统提交个人信息并自助缴费,从而快速进入核酸检测环节。这样的核酸检测“快速通道”,不仅大大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也减轻了挂号窗口工作人员的手工信息录入工作量。
据统计,新系统上线后,排队等候时长大大缩短,单日核酸检测量也增加了不少,节约时间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核酸检测能力,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此外,由于取消了传统挂号,采取线上信息同步系统,来院核酸检测人员不再需要传统的自费就诊卡,这也大大节约了医院数千元的卡片制作成本。至此,信息科“三剑客”首战告捷。
36小时上线“云平台”,可自动提醒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间
4月中旬,杨浦区中医医院接到任务,要在某地建立一个3000床位的集中隔离收治场所,完成验收后开始收治病人。根据现场反馈,入住信息登记、信息汇集和梳理等占用了医务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于是,在院长张书富主导下,信息科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决定研发一套适合本院实际又符合隔离点工作特点的闭环管理系统。
信息科“三剑客”联合中智公司,连夜组织精干力量投入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刘鹏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时谈道,“接到工作任务后,我们和对方公司的视频连线一直没有断开过,大家都忘了休息,一直投入在这个系统中。当时我们谁也没有想到,可以在36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建立起我们医院自己的‘云平台’。”
这一套融合线上微信服务号、线下PC端业务系统相结合的集中隔离收治场所闭环管理云平台,在院方医护人员全力支持和配合下,于4月18日成功上线。入住人员可以在抵达现场后,通过扫描楼层码,提交个人信息,同步完成建档工作,并依据系统自动反馈的床位信息,快速完成入场环节。医务工作者也能够通过“云平台”,实时读取入住人员的个人信息,从而使整体登记效率提高了3-5倍。
“云平台”系统上线后效果显著,广受好评。“以前我们得跑每个楼层发放、收集纸质登记表,再手工汇总录入到后台系统里,有时候遇到表格填写不规范的,还得再跑回去当面核对,来回耗费了很多时间。‘云平台’上线以后,入住登记工作轻松了不少,而且入住人员提交的都是标准化数据,比如,街道、居委等信息都是提前录入的,他们在登记时只要通过后台点选就可以了;身份证信息也都预设了数据长度必须为11位,避免了少输、多输的情况。”一位楼层管理员告诉记者。
除了信息登记,“云平台”还设置了入住人员核酸检测自动提醒功能,依据人员入住时间等数据信息,在规定时间提醒入住人进行核酸检测。此外,通过读档人员信息,“云平台”会自动提醒医护人员为连续两次检测结果阴性的人员解除隔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手动调取数据并分析的时间。该平台不仅为入住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提供便利,还借助其庞大的数据库系统,自动输出集中隔离收治场所日报及动态数据,让医院管理层第一时间掌握场内人员情况,为科学抗疫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随着该集中隔离收治场所二期投入使用,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投入医疗救治工作。系统还显著提升了人员信息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使舱内人员信息一目了然。
为进一步优化系统,信息科的党员“三剑客”还在每天不停收集反馈意见,及时跟进使用需求,一刻不敢放松。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刘鹏的颈椎病又犯了,长期使用鼠标的手指也愈加肿胀发麻,但他仍旧咬紧牙关,坚守在电脑旁;“90后”王啸麒在一次硬件维修现场受了伤,但他依旧是那个24小时在线的“小王”;在“新员工”顾涛眼里,相比起一线人员所承担的风险,他的工作和付出算不得什么,他觉得自己辛苦一点很值得。
信息工作“看不见摸不着”
但又无时无刻不关系着所有人
致敬幕后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我们携手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