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方舱丨80小时“体验”中,这位教师画了幅“美少女版奥特曼”
4月22日清早,我一睁眼就抓起手机查询第二次核酸检测结果,双连阴!!!回家可期!!!盼呀盼呀,下午一点终于等来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我4月23日早上9点回家。80个小时,我在方舱的隔离时间只有整整80个小时!
王老师(化名)是一名高校教师,2022年4月20日凌晨1点,她的人生又多了一个编号:A5-226。这是她在白猫方舱的房间号。于是,适应环境、志愿服务、画奥特曼……在80小时内极速“体验”方舱生活后,王老师写下了自己的《方舱日记》。
记者试着了解这位老师经历的故事,通过她的感受,给可能处在焦虑或者需要关心的人一些慰藉,至少知道在方舱里也可以这样过……(文章最后附了王老师的《方舱日记》)
由板房搭建而成的白猫方舱
问:感染前后心理有何变化过程?王老师:小区3月14日开始封控,除了核酸检测和取快递,我没有出过家门。4月6日发烧,7日退烧,这段时间我的侥幸心理很重,仅仅以为是上课太累了,我4月8日的单采还是阴性。
直到4月10日、13日两次复核结果异常,我才知道自己中招了,也开始焦虑。一来担心学生没办法上网课,他们也封控在寝室;二来非常担心影响到邻居。
三餐九宫格
问:为何入住方舱后很快发生印象转变?王老师:一方面,我比较容易适应环境,毕竟之前在山区写生过,在偏远地区采风过,还是能吃苦的。另一方面,的确是看到早餐心情就完全变了,完全超出我的预期,我是个吃货,对我来说,食物比住宿重要得多。
问:80小时里参与了哪些志愿服务?王老师:在吃完方舱的第一顿早饭后,我完成了党员的社区报到,并且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其实参与的每一件事都是小事,但是对于在方舱的个体来说,又是一件天大的事。
比如不会说中文的外国人,在方舱非常不适应,这里没有他们想要的酒店式服务,也没有办法进行有效沟通。我碰到的情况是,有人把手机号信息填成了护照号信息,导致工作人员无法联系他。
另一个女生出差来上海,从酒店被送来方舱。虽然转阴已多日,但因为没有接收地方所以没法返回。这时方舱需要安排新进人员,她又害怕复阳,情绪就崩溃了。我和她聊了三次,她才慢慢平静下来。
问:为何画了一幅“有点像美少女的奥特曼”?王老师:这既是爱好,也与职业相关。我习惯用视觉的方式来记录生活,但我平时太忙了,没时间画画,本想在方舱里安安静静画手账,因此只带了纸笔,希望能躺平几天。
没想到碰到了同屋的小男孩,缠着我给他画奥特曼,然后每天晚上捧着我还没画完的纸看个不停。他进来时正发着烧,而我已近恢复,我知道他可能会在方舱待一段时间,也希望奥特曼能陪伴他度过这段特别的日子。
用圆珠笔画的奥特曼
问:为何会在80小时后就能出舱?王老师:一是检测速度,二是报告速度,三是出舱速度。当然,前提条件是我的身体状态变好,但我还是要强调,如果没有那些默默付出的人,80小时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真心给这个庞大抗疫体系中每一颗努力工作的“螺丝钉”,点一个大大的赞!
大白和志愿者冒雨助力康复者回家
问:提建议的时候,为何说“希望少一份不安与忐忑”?王老师:我相信每一个人对于方舱的恐惧都不会少,这种忐忑来自于对未来的未知,一些片面信息也加剧了这些不安。
我的待转运时间比较长,前后三次整理了行李箱,较长的心理建设期也让我能稍稍心安。作为一个过来者,我想给大家一些建议,让大家知道方舱有什么、没有什么。
方舱不是酒店,1000多个人只有30个志愿者,大家都非常不易。如果在方舱里至少能学会自己处理事情,就会给给别人减去不少麻烦;如果还能加入志愿者队伍,那内心会更加充盈。
问:方舱的生活是否带来新的人生感受?王老师:到方舱后,我感受到了沟通的重要性。我开始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想问题,不会再片面地、武断地下结论。因此我很开心自己能在方舱做志愿者,只有从志愿者的角度,才能客观地去感受一线抗疫者的艰辛与不易。很幸运我不再是一个局外人。
附王老师《方舱日记》节选:
这才是上海的抗疫速度!在白猫方舱隔离的80小时手记我是楼道里第五个被转运到方舱隔离的居民。在此前严格执行居家隔离的时间里,关于方舱的各种信息通过邻居和网络从四面八方向我扑来,一度让我陷入深深的焦虑。在我接到居委的转运通知后,我第三次整理好了行李箱,坐上了前往白猫方舱的深夜大巴。
说实话,对于未来的未知、黑暗的车厢令人非常不安,一站站停、一站站接,老人、孩子、年轻人拎着大包小包、戴着口罩上车,咳嗽声、喷嚏声、小朋友的叫喊声混杂在一起。车子停停走走,直到20日凌晨1点,我们才下了车,开始办理入院手续。
白猫方舱是由十幢两层楼的板房构成,每层空间被分割为二十余个小房间,每间住三位患者,有独立卫生间,对于需要同时照顾家中小孩或老人的患者来说十分友好,被称为上海方舱的天花板。
即便如此,当我走进这幢白楼时,还是心中一沉。我与一对母子同住,房间里只有一个床铺,我让妈妈和小朋友同睡,我睡行军床。抬回行军床、铺好床单、套好被套后,便强迫自己入睡,此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休息。
认真玩乐高的小男孩
80小时的方舱生活对白猫方舱的印象发生根本性转变,是在4月20日清晨腰酸背疼地领取了第一顿早餐以后。我原本对于方舱的餐食没有任何期待,但事实上我错了!80个小时里我一共吃过4顿早饭、3顿午饭与3顿晚饭。
每一份餐盒外都有保温封套,菜品居然没有重复过!菜品质量可圈可点,连米饭都非常软糯可口,除正餐外还配有水果或牛奶,营养搭配非常细心。我平时没有拍图晒圈的习惯,但我在这几天内居然认认真真地记录了每日三餐,并且做到顿顿光盘。
在吃完方舱的第一顿早饭后,对于新环境的不安和不适已基本消散,我完成了党员的社区报到,并且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当然,在方舱的特殊环境中,在嗓子仍然很不舒服的情况下,我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做好自我防护。当志愿者,是我认为可以快速熟悉环境、拉近距离、了解政策、减轻焦虑的有效方式,帮助他人,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帮助,也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快乐。
白猫志愿者之家,呼唤更多小伙伴的加入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协助大白更新了一个不会说中文的老外的联系方式;在餐点维护楼层的取餐次序,缓解了一位来上海出差的女生几近崩溃的心态。同时,得知我的同屋有个小男孩,驻地志愿者也贴心地送来了乐高玩具,我们的小屋顿时欢乐起来。在离开方舱后,我不忍退出志愿者群,希望这个特殊的群,能依然留存在我的微信通讯录中,给予我力量。
根据邻居的经验,方舱的网络信号不好,因此在整理行李时我特意没有带工作电脑,只带了一叠纸和一支多色圆珠笔。原本我是想把方舱生活用手账方式表达出来,但第一张只画到一半,就被同屋的小男孩缠着帮他画奥特曼。
4月20日凌晨刚到方舱时,小男孩还在发着烧,为了能让他转移注意力,我便答应了他。我对奥特曼有限的认知还停留在我小时候电视里的形象,小男孩说了一串我完全没有听懂的奥特曼名字,我完全傻眼了。在这个小小“甲方”的监工之下,我终于赶在出舱之前画完了这款他最爱的奥特曼。
白猫方舱的速度为了减少身边亲友的焦虑和不安,我并未将隔离的消息告诉年迈的父母和封闭在学校的学生们,在大家眼里我还是那个在上网课、在开会、在辅导学生改论文的老师。因此,进入方舱后,我最关心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开始核酸。我对自己身体状况的预估是,大概率已经转阴了。但是根据邻居们对于各方舱的描述,核酸检测不仅采样慢而且出报告也慢,出舱时间难以预估。
令人欣喜的是,4月20日下午一点半,核酸采集工作就已完成,21日凌晨就可以在健康云查到报告。这个周期,居然只有12小时!对于有千余人的方舱来说,这个速度之快,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更让我开心的是,首次核酸结果,果然是我期盼中的阴性,这就意味着我可以预估出舱时间、安排回家后的工作了。不久,我的随申码从红转绿,久违的绿色让我兴奋得像个孩子。
感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为我第一时间带来双连阴的好消息
4月21日下午,核酸采集如约而至,回房间后我突然好奇,拥有上海速度的检测机构到底是哪一家,答案是: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我又对比了一下样本编码,在一天之内编码数字多了一百二十余万。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想象,在这个数字背后,上海的每一位医护工作者付出了多少艰辛;我们更难想象,为了能够加快白猫方舱的流转速度,让更多患者更快返回自己的家,八院的检测人员又付出了多少努力。
4月22日清早,我一睁眼就抓起手机查询第二次核酸结果,双连阴!回家可期!盼呀盼呀,下午一点终于等来了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我23日早上9点回家……
4月22日又是一夜暴雨,直到23日清早,雨还是没有停。如果我在这个天气里入舱,我一定会非常沮丧,但今天是出舱日,我在雨滴里感受到的是新鲜、湿润和自由。在大白和志愿者的协助下,我们顺利地登上了回家的大巴。
给白猫方舱人的一点建议作为上海市民,我衷心祝愿大家在疫情中平安健康;作为徐汇区居民,万一有人接到转运通知,隔离地又恰好是白猫方舱,我希望文末的这些小贴士,能让白猫方舱的后来者(或者正在白猫方舱的隔离者)少一份不安与忐忑,并协助工作人员打造出更为干净舒适的隔离环境,他们真的太辛苦了,要维护上海方舱天花板的称号,需要我们所有患者的共同努力。
白猫方舱的行李床白猫方舱拥有独立卫生间,可实现洗澡与如厕自由。
如需纸巾、肥皂等日用品或者需要医生的帮助,可以打电话给客服小姐姐。
白猫方舱不提供酒精制品,酒精棉或酒精湿巾(用于发烧时的物理降温或房间消毒)必须自备。
每餐都有足够的食物提供,但请大家尽量光盘,不然真心太浪费啦!
方舱长期需要志愿者,请大家在登记入院时询问工作人员,加入志愿者的大家庭!
方舱不是酒店,房间与走道的卫生需要大家自觉维护!天气已开始转热,餐盒和日常垃圾一定要尽快放入楼门口的黄色垃圾箱!
每幢楼门口都配有大号的黄色垃圾箱
徐汇加油!上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