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发生在杨浦一件件邻里相助的暖心事......
“疫情终究会过去,我相信渡过难关的上海人民,一定会永远记得这段邻里相助的温暖时光。”这句话出自鞍山路310弄的一位居民。
在艰难时刻守望相助,远亲不如近邻。团结、互助、同理心与真诚的善意,穿越疫情带来的“冰层”,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带给人信心与希望。这些,都是在这个春天,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一件件不平凡的事。
“买菜三人组”扛起了整个楼组的“菜篮子”
——“大家都是邻居,互相帮一帮,搭把手”
“住在6楼的阿婆阿公家没菜了,怎么办?”
“我家有多的,拿去!”
“楼下团购的菜到了,谁去取?”
“我有空,我可以!”
……
金宇名邸小区11号楼住着69户人家,175位居民。抗疫期间,楼里出现了一个“买菜三人组”。组员是三个社区党员:徐芸婷、胡倩秋、徐文苑。每天,她们通过欣辉居委会的小区志愿者采购平台,主动帮邻居采购食品物资,从收集买菜需求,解答生鲜问题,到跟踪物流订单,开展售后沟通……有时,她们半夜11点还会接到居民来电,询问买菜事宜。无论多晚,她们都会耐心解答。
有居民担心,买菜人数一多,会不会对三人组造成负担。她们却表示:“大家都是邻居,谁没个困难的时候。互相帮一帮,搭把手,日子也就过下去了。”就这样,“买菜三人组”扛起了整个楼组的“菜篮子”。
最近,社区团购成为上海市民采购生活物资的主要方式。11号楼里,“我的团长我的团”同样在上演。为避免交叉感染,所购物资到货后,需要有人充当“跑腿小哥”,挨家挨户送到门口。关键时刻,楼里的党员和年轻人挺身而出,穿上防护服,组成了一支支“消杀队”,加入“闪送团”“运输部”……大家“打配合”,助力物资保供“最后一百米”。
此外,“关爱老人组”专门负责与楼里老人一一结对,帮助他们在网上买药、完成抗原自测,想方设法为老人排忧解难;医务工作者徐文苑不仅是“配药专员”,还是“临时掌上医生”,当群里有老人咨询健康问题,她都一一耐心解答;越来越多人主动把酒精、蔬菜、零食等物资拿出来共享……
这幢楼只是控江路社区无数楼栋的一个生动缩影,居民们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守望相助,静待花开。
两把椅子、一套工具,解决居民的“头”等大事
——“我是一名理发师,就帮大家免费理发吧”
“好久没有理发了,不知道哪里可以剪头发。”
“我是一名理发师,如果明天天气好的话,就帮大家免费理发吧,有需要的话可以在群里接个龙。”
“真的吗?那真是太棒了。”
……
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不少居民都有了理发需求。日前,五角场街道四平路2555弄小区微信群内,大家随口一提,没想到被热心居民侯波涛放在了心上。“目前,小区已经被划入防范区,大家可以有序下楼活动。现在我无法复工,就想着要不就利用这一技之长,为邻居们服务,剪个头,大家也更精神一点。”侯波涛说。
在与居委会报备并得到肯定回复后,4月18日,两把椅子、一套工具,侯波涛在小区的空地上搭起了台子,解决疫情期间居民们的“头”等大事。
尽管小区是防范区,但理发的全程都严格遵守防疫规定。现场,居民们戴好口罩自觉间隔两米,有序排队。由于群内接龙的居民不少,小区的志愿者们也赶来帮忙,每剪完一人次及时对理发区域进行消毒;随后,再在微信群内“叫号”,同时维持现场秩序,将排队居民控制在3人以内,保持安全距离。“手艺真不错,清爽了不少,心情也好了。”理完发,一位居民表示。
据悉,免费理发服务推出伊始,小区群里接龙的居民每天达到20余人,侯波涛原先计划的每天4小时理发时间往往会超时,但只要居民有需求,他都会耐心为大家服务。在听闻小区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急需理发时,侯波涛主动提出可以提供上门服务。
“我去年9月入住这个小区,邻里关系一直都很好,此次疫情期间,大家也是互帮互助。前几日,楼栋里有个邻居给大家捐了不少馒头,这件事特别触动我。”侯波涛说,“从事理发行业8年,能用自己所长为抗击疫情做点小事,邻居们也对我很肯定,我感觉挺有意义的。”
像这样的温暖之举,在四平路2555弄小区还有很多。“小区有一支非常给力的志愿者团队,他们主动包揽了发放抗原、物资,组织核酸检测,楼栋管理,关爱老年人,快递消杀,清运垃圾等大小事;小区也有一群非常有爱的居民,他们以物换物,邻里互助。防疫不防爱,我们一起努力,期待上海的春天尽快到来。”五角场街道蓝天居委会干部孙雅蓉说。
志愿者团队收到了一个“特殊订单”
——“我们想把鸡蛋送给需要帮助的独居老人”
近日,正在鞍山路310弄居民区大门口进行团购保障服务的志愿者团队,收到了一个“特殊订单”。“我们想把鸡蛋送给小区里需要帮助的独居老人。”两位年轻的小区居民希望志愿者帮忙一起分发两箱鸡蛋。
19:30,她们穿上防护服,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敲响了部分独居老人的门。
“奶奶,这是我们送给您的鸡蛋。”“送给我们的?你们是居委会的吗?”“我们也是业主,特殊时期送您一点物资。”“谢谢侬小姑娘,这太不好意思了,我付钱给你吧!”受赠老人感动不已,并提出付款,捐赠者则婉拒了这份好意。
爱心鸡蛋的捐赠人是在校大学生,她的同伴也是刚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她们的善举,在这个特殊时期如一股暖流,安抚了居民们的心。
如此场景在鞍山路310弄居民区比比皆是:党员身先士卒争做“攻坚先锋”,团员青年和广大群众积极作为,纷纷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分发生活物资和抗原检测试剂等工作,保障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基本生活需求;多方协调,解决社区居民“采购难”“配药难”等实际问题。
他们中的不少志愿者,白天穿上“大白”奋战在抗疫一线,晚上回到家中还为小区居民联系订购物资,夜以继日,全心全意助力物资配送的“最后一百米”。没有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也会时常关心身边的独居老人,让老人感受邻里之间的温暖。
“以物换物”爱心角助力“疫情疗愈”
——“缺啥在群里先吼一声”
近日,长白新城小区13号楼的“爱心角”在社区“声名鹊起”。
居民小赵是这个“爱心角”的“创始人”。“起初,我把一箱消杀好的可乐和一瓶消毒水拿出来,然后在微信群里通知邻居们有需要可以自取。”令小赵惊喜的是,邻居们取走可乐后留下了汤料、面包等物资。第一次尝试后,大家爱上了这种以物换物的互助方式。一位楼内居民表示:“楼内互换互助可以减少团购,既减轻运输压力又降低感染风险,还增进了我们邻里关系,何乐而不为?”
“缺啥在群里先吼一声。”一位居民在楼组群内求葱,不到5分钟就得到了响应,很快一把青葱出现在了“爱心角”,供有需要的居民“自取”。为保证“以物换物”爱心角安全运营,大家纷纷自觉遵守“一物两消杀”规则,即物品放进去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居民取用所需物品前对该物品再次全面消毒。
这个临时建起的“爱心角”,成了特殊时期居民守望相助的窗口,也成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的舞台。无论是油盐酱醋的“以物换物”,还是哪家孩子要打印试卷的“江湖救急”,都在群友们的“动动手指”中,找到了“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