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南大拒绝国际排名 教育“打榜”要符合国情
南京大学近日明确表示,该校的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这一决定获得了很多点赞。
高校排名历来受到人们关注,不仅有国内排名还有国际排名,如果排名靠前,学校的师生和校友们都会觉得自豪,考生们也被吸引至这所高校。
南京大学是国内首个引入“洋指标”的大学,上世纪90年代,该校最早引入SCI的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次数等。排名带来了动力,带动了我国SCI论文数排名的上升和国内高校基础研究的发展。但“洋指标”泛滥之后,也给国内高教界带来乱象,因为将排名与资源分配挂钩,客观导致造假、买榜的黑暗现象产生,从而制造了不公平。
优秀的大学虽不会特别关注排名,但也有不少大学很重视排名,这是它们获取资源、声誉的一种方式。所以有种声音认为:国际排名,排的是虚荣心。
但是,拒绝国际排名之后,我们要如何建立起符合自己的高校教育标准和评价体系?不以国际排名为指标,专心埋首于自己的教育初心固然没错,但理想毕竟还是一个比较虚的目标,需要一个具体的计划来辅佐其落实到实处。正如我们当年考大学,会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提高计划;教育评价体系一定要有,否则何以评价优劣以发现不足?
这个评价体系,一定要切合我们的实际,同时具有较大的弹性,不要沿袭排名的旧思路,有助于回归教育本质和服务于国家战略体系。而不能像以往一样为了追随各项所谓的工程,将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搞排名、造指标、填表、写项目书上,或者强迫一些难以用论文形式呈现成果的学科,非要用论文数来论英雄,这些让学者无法静下心来做教育和研究。
这项工作光靠一所大学或几所著名大学联手不行,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力量,甚至有必要联合其他职能部门探索建立。如今中国的学术活跃度已在赶超一些传统强国,相信我们有足够的学术自信,统筹考虑育人、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等,走出特色之路。
项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