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摘抄的现代诗简短(摘抄8首现代诗歌)
摘抄简短现代诗进行赏析
一、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文学赏析
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
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
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闻一多先生纪念他的长女夭折时写了一首诗,曾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说明梦境是美好的,钟声是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1927年徐志摩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节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回到现实仍然是哀伤,所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第六节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这节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述了萧声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声是欢悦的,所以“箫”来比喻“悄悄”来说明诗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动作带有诗人的感情,接着"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歌讲究精练,一再重复“沉默”“悄悄”“轻轻”,是强调重点,并不是浪费语言。
其实“沉默”是人的最深的感情。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语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再如苏轼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回忆他的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回忆他们相见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此处无声胜有声”,还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使用反衬手法,三月春光明媚,白花盛开,可惜好友欲离我而去。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下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在言外,旨在象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往往用在评价诗,意思诗不说愁,却把愁表现得最为恰当,看着朋友走掉,长久孤立的站着,表现感情的深厚。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即抒情”。所以“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深长的意蕴,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这样的好诗词。
说沉默时感情最深,就像生活中的例子,感情最深的表达时机、船都已走了,但送别的人伫立不动,若有所思。结合句中“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实际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因此,“悄悄”就带着诗人的主观感情了。
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有象征意味,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但并不带走,因此再别康桥不是和他母校告别,而是和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的告别,是再别康桥理想。
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文学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抒情主人公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在尘世获得幸福”。诗人想象中的尘世,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字里行间透出积极、昂扬的情感。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人的真诚祝愿。
这首诗的第一段,全部是述说“我”;而第二和第三段,也就是第二部分,全部是述说“我和他人”。第二部分第一句是“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从这里开始,“我”的沟通范围不断扩大,从亲人到每一个人,到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最后到陌生人,随着范围的扩大,否定性和矛盾性逐渐渗入诗歌,直到最后形成“祝愿”与“只愿”的对立。
在第一段结尾,“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显得积极乐观,在整个诗句内部没有否定性的因素,这所房子令人陶醉,她装满幸福,朝向广阔的海,她的温度是春天,面容是鲜花。作为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一句勾画出明天的“我的幸福”。当只涉及“我”的时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世俗生活是和谐的,亲密的,它们共同构成我的幸福,我的幸福既有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也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第二个部分,当涉及到我在“世界中”与他者发生关系的时候,就出现了某种分裂,他人与我形成了某种对立,在这种对立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不能与世俗生活和谐一致,反而成为“我”离开世俗生活之后的庇护,是“我”最后的立足之处,最后的温暖、最后的安慰。因此,“我”的矛盾是因为出现了他者,在他者出现之前,明天都是和谐美好的。
在第一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我的世界的状态,是满心欢喜的总结,而在结束时,它成为我的最后一片天空和立足之地。当我试图把春天的温暖播撒给世界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阳光只有我自己才真正需要。整首诗歌,主语全部是“我”,主体间的交流是缺失的,我向外传递,放光,撤回。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想象、动作和表情。
从诗歌的第二段开始,诗歌的主题词就是交流,从告诉到祝福,然而,一切都是单向的,只有“我”,没有主体间的对话,甚至没有对其他主体的想象,因此这个世界是陌生的。本来也属于第二段中的“每一个人”,从语义的角度,他们是同样的人,然而却与“我”构成了两种不同的关系:一种是要传递幸福的每一个人,另一种是“也为你祝福”的陌生人。
在时间上,这是一首从明天开始的诗歌,三个诗段第一句都是祈使句,祈使的对象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向自己发出的召唤,诗歌的开始就是站在明天的角度召唤自己的行动,召唤自己的幸福和世界的幸福。这首诗的前面两段的动作都是属于将来的时间,而在第三段,则进入了当时。
前面两段的祈使句都是具体的动作,“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以及“和每一个亲人通信”,这都是“我”规划中的动作,第三段的祈使句却使诗歌进入想象性行为,为山河取名,这不是需要“明天”完成的动作,在“我”写下这句诗的时候,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就已经完成。同样的,祝福和愿望也是所想即所成,都是在想象的同时完成,而不再需要“明天”。
诗歌从明天开始,却走向了今天,当最后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回到了我的心灵的现实。我真正能够愿望,能够得到的只有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那是只住我一个人的房子。诗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完成了一个循环,空间上走向外面的世界,最后回归自己的小世界;时间上从明天走向今天。
在这个空间扩散的过程中,诗歌中的时间无可奈何地失落了,本来属于明天的世界转变为在空间上不可及的世界,一个不可能的世界。时间被放弃。时间向空间的转换在这首诗最重要的句子也表现出来。
这首诗真正的哀伤之处,不是述说当下的不幸福和对明天的寄托,而是对明天的放弃,“我”最终感受到我设想中的行动对于世界没有价值,甚至于想象中也不再有我的行动的位置。“只愿”是一个肯定,对当下的肯定,然而这个肯定是以对明天的否定为代价的。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内容鉴赏
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诗的开头一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
姑娘。”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着愁怨的姑娘”。诗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被蒙蒙细雨笼罩的“雨巷”“悠长、悠长”,没有尽头,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
“独自”、“寂寥”暗示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彷徨。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那么,这“姑娘”是谁?诗人心目中的“姑娘”结着什么样的愁怨?这是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吗?这是写诗人对爱情的渴盼吗?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那么,就让我们循着诗人在雨巷行进的足迹,躲在一旁,悄悄地窥视吧。
第二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她愁什么?莫非是忧愁那负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许是,也许都不是,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灵,高雅而圣洁,美丽而动人。
第三节“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这丁香一样的姑娘,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了。她“像我一样,像我一样”,读到这里,我们恍然有所领悟:原来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样的美丽,也有姑娘一样的高洁,也有姑娘一样的忧愁。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
姑娘是我的心上人?姑娘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许是,也许都不是。我们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也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因为诗毕竟是诗,正如前人所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诗,大都不是直接对现实的摹写,而往往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泄。正如一位诗家所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蔽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朦胧的。从这种情境,我们体味到诗……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第四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她默默地走近”,——看来“心有灵犀一点通”,两颗心灵已经接近、贴近,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她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
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不忍相离,又不得不相离,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与姑娘的相遇,是一段真实的人生际遇,是“我”思之深切而出现的一种幻境,还是这简直就是写的一场梦?
第五节“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我”目送着丁香姑娘飘然远去,她走到了雨巷的尽头,“到了颓圮的篱墙”。
“颓圮的篱墙”给人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丁香姑娘那么美,美好的事物理所当然应该生长在美好的环境、圣洁的土壤,但丁香姑娘却“到了颓圮的篱墙”,这巨大的反差,激起人们多少联想!那破落衰败的篱墙莫非竟是姑娘的归宿?莫非丁香姑娘处境艰险?莫非丁香姑娘命途多舛,遭受了沉重打击?这是感伤姑娘的不幸遭际,还是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
第六节“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一节从字面看写姑娘的消失,实际是写美的毁灭,希望的毁灭。
在“颓圮的篱墙”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姑娘的一切都“消散”了,美被彻底地毁灭了!诗人追寻着的希望也彻底地毁灭了!这毁灭的希望,是诗人圣洁的爱情,还是诗人高尚的理想?
第七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姑娘消失了,希望毁灭了,但是“我”仍然没有放弃追求。诗的末尾与首节回应,我依然独自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失望中又期待希望。“逢着”改为“飘过”,让诗一般的故事在更加朦胧迷茫的梦幻中结尾。
四、《错误》(郑愁予)
1、原文: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春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2、鉴赏分析
《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
《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
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
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
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看,这句诗十四字却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它对“容颜”这个中心词的前后修饰,使简单的借代获得了微妙的情景性和独特的心理内涵;它又采用了将叙事情景象征化的方式,使诗歌言简意丰,富于诗性的密度。
如果说第二句相对于第一句是一个转折的话,第二节相对于第一节同样是一个转折——叙事视角的转换。第一节的镜头对准“我”——打江南走过的“游子”;第二节的镜头则对准着上面“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工笔细描,一唱三叹地推进到这个等待中人枯寂的内心。
这一节全用比喻,不同的喻体都指向于相同的本体——“你的心”,在喻体的暗示中企图将闺中等待女子的心理具象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全用情景化的比喻:“东风不来”暗示静寂,“柳絮不飞”正是一幅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的情状,“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更是凸显等待者内心的封闭(小城)和寂寥。
这种以画面、情景来外化内心的方式接下来得到反复、强化,但又有些微不同。“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让人联想起以下的画面:天边一轮将落的夕阳(向晚),脚下是狭长冷清小巷中的青石板路。同样采用形象的画面外化内心,这个画面的意味却隐藏更深,因此也更加隽永。
第三节又是一转,镜头重新聚焦在“我”身上,但却又进入了“我”的内心: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这里迅速地引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蹄是美丽的,却又是错误。显然,第二句正是对第一句的回答。
而这种回答又必须回归到“等待者”的心理感受中才能得到解释:因为马蹄声引起了等待者的期盼,让她错以为是归人;但是这马蹄声却是过客带来的,所以,这女子必然又重新陷入更深的失落中去。
这一节有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一是明暗线的设置:明写“我”的感受,暗写“等待者”感受,等待者的感受解释了游子的感受;二是照应的运用:“达达的马蹄”是对第二节“跫音”的照应、“美丽的错误”又是对第一节“莲花的开落”的照应。
全诗的情感脉络因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想这样的场景:闺中女子枯寂的等待中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这声音像曾经有过的无数次一样,引起了她的满心期盼,她听着这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却又越来越远,她终于明白:这不是一个归人,只是一个过客。
她又一次体会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煎熬,仿佛让人看见这个女子期盼时迅速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凝神侧耳倾听,多么像一朵莲花的绽开;又仿佛看见她在马蹄声远去之后失望地、颓然地重新坐到椅子上,像一朵莲花的花瓣在风中凋零。
五、《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
1、原文: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2、文学鉴赏
这是作者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作者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在替它发声。”至于有些人把作品解读成“女孩子站在那里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诗,她表示“有点犹疑”。但她同时声明,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抒写了“我”对“你”的深切期待。“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痴人痴语,痴得让人感动。你能说这不可能吗?五百年太长,但和巫山上的神女相比,五百年又太短。为爱而期待,千年万年又何妨。这是一个美丽的梦,尽管美丽得有点忧伤。
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先声夺人,把热烈、诚挚的爱涂抹得如此浓重。诗的第二节,“我”以树的形象出现。“树”作为一个意象承载了“我”的爱的全部内涵。五百年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佛,“佛于是将我化作一棵树,”诗人为何要将“我”化作一棵树呢?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我”作为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日日夜夜守望着爱情,坚贞不渝,何等的热烈、执著。
这种感情非此意象难表达。诗的第二节接着写道:“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花开还要“慎重”,可见不是随意开放,只是为“你”而开放,将“我”“最美丽的时刻”奉献给“你”。“朵朵”,花开热烈,正因为“我”对“你”爱得热烈。“前世的期盼”照应诗的第一节“求了五百年”,说明这种热烈的爱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由来已久,使人联想到爱情的逾久弥坚。
诗的第三节写“我”的心灵低语。“当你走近请你细/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颤抖的叶”发出的微响是来自我心底对爱的声声呼唤,因此,“颤抖”的不再是叶,而是“我”热切期盼的心,可“你”却没有停留地走过去,“我”的倾诉付诸东流。无论何种原因,这种结局对“我”来说都是残酷的、令人心碎的。
既然花只为“你”开放,而“你”却“无视地走过,”那花还为谁荣呢?“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飘零的分明是花瓣,却又不是花瓣,看似矛盾,实则是物化的情感。花自飘零,人自惆怅,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百度百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百度百科-雨巷
百度百科-错误
百度百科-一棵开花的树
来一首现代诗摘抄
1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赏析:这首诗格外别致,也许是因为它够短小,所以也就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思考。越短的诗,留白越多,余味愈加无穷。《断章》这首诗就是如此,读完只觉满是疑问:谁是看风景的人呢?你装饰了谁的梦呢。但是这些问题其实不需要答案,我们只需要感受诗歌这份浓浓的抒情意境就可以了。这首诗可以当作哲理诗解读,比如说做事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也可以当做抒情诗解读,比如说这诗中的忧伤和思恋。
《断章》一诗,以其简短纯朴的手法,淡淡地描写出一段感情,一份倾恋。短段四行字中,没有一个“爱”字,幽幽的情思仿佛在半空中悠悠地飘荡,画出一道让人心醉的彩虹。
《断章》一诗细细品来,有无限意味,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定会被那单纯真挚的感情打动,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2树的画像席慕容
当迎风的笑靥已不再芬芳
温柔的话语都已沉寂
当星星的瞳子渐冷渐暗
而千山万径都绝灭踪迹
我只是一棵孤独的树
在抗拒著秋的来临
赏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舒缓抒情的诗歌,读来温柔婉约,又带着些淡淡的感伤。诗歌选取笑靥、话语、星星、踪迹、树等意向,寥寥几笔,勾勒了一棵秋风中独自站立的树。花儿不再,星星渐冷,踪迹隐没,只剩下一棵树在风中茕茕独立,带着些萧索,也带着些顽强的韧性,卓尔不群,让人惊叹。喜欢这种细腻温柔的文字,总觉得字里行间都带着一些不知名的情绪,在我心底晕开,久久不能忘怀。
3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课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赏析: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倾泻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份在人为。现代人所奉承的有缘无份,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弃的安慰。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跳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在我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于2017-05-08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4个回答
杂志订阅,全场包邮,2019年杂志征订就上杂志猫
杂志订阅就上杂志猫,专业企业订阅,外刊订阅,折扣多多,2020年优惠活动进行中,欢迎来电咨询
上海璞识文化传媒有..广告
加急诗刊杂志发表,绿色通道!
实力操作诗刊杂志,十年品质,为您提供发表一站式服务。诗刊杂志速度快效率高收费低一次合作终身售后。
龙岩九零龙创文化传..广告
13条评论
爱评论的人运气都不太差
小champion
高分、150字摘抄加简短(不超过30字)的读后感适合初中生的b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有关于生命的摘抄?
弗洛姆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肖伯纳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西塞罗
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
现代诗的摘抄
《远和近》 顾城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墙头草》卞之琳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
《沙扬娜拉》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他的呼唤 》
有一次我在白杨林中,
听到亲切的一声呼唤;
那时月光正望着翁仲,
翁仲正望着我。
再听不到呼唤的声音,
我吃了一惊,
四面寻找——翁仲只是对月光出神,
月光只对我冷笑。
《寂静时仰望,还是寂静的天空》
荷香落,浸染尘泥。
漫亭舞,独凝一支。
拈叶伤,漠雨沉烟。
惨影淡,桥断风苍。
寒眸转,残迹拂空。在迷恋和期待中成长
———穆旦的《春》赏析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别一样的“春天”: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的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是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的融合。他们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和思想的荡漾,它们新的组合的出现会更美、更诱人。
这首诗表现出“三美”。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现出来。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会更觉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恋中成长起来,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希望!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心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冰心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现代诗的摘抄
《远和近》 顾城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一代人》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墙头草》卞之琳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
《沙扬娜拉》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他的呼唤 》
有一次我在白杨林中,
听到亲切的一声呼唤;
那时月光正望着翁仲,
翁仲正望着我。
再听不到呼唤的声音,
我吃了一惊,
四面寻找——翁仲只是对月光出神,
月光只对我冷笑。
《寂静时仰望,还是寂静的天空》
荷香落,浸染尘泥。
漫亭舞,独凝一支。
拈叶伤,漠雨沉烟。
惨影淡,桥断风苍。
寒眸转,残迹拂空。在迷恋和期待中成长
———穆旦的《春》赏析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别一样的“春天”: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的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是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的融合。他们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和思想的荡漾,它们新的组合的出现会更美、更诱人。
这首诗表现出“三美”。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现出来。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会更觉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恋中成长起来,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希望!繁星(一三一)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心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冰心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