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41城一季度经济数据大比拼,舟山增速10.6%蚌埠增速0.3%
近日,长三角三省一市陆续发布第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沪苏浙皖GDP均突破1万亿元大关,其中安徽和上海首次在一季度便实现GDP超过1万亿元。上海是全国首个在一季度GDP破万亿的城市。
具体来看三省一市的一季度数据:江苏GDP为27859亿元,同比增长4.6%;浙江GDP为17886亿元,同比增长5.1%;安徽GDP为10347.7亿元,同比增长5.2%;上海GDP为10010.25亿元,同比增长3.1%。
长三角41城中,浙江舟山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0.6%,位列浙江城市第一、长三角第一。安徽蚌埠一季度经济增速0.3%,经济增速艰难“转正”,来之不易。
虽然长三角面临疫情影响等诸多困难,但其作为全国经济的“压舱石”,依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韧性。
“黑马”盐城
先看江苏,一季度GDP增速全省第一的是盐城,为6.3%。
盐城的表现确实亮眼,一季度盐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全省第二;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3%,全省第二;进出口总额增长39.1%,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9%,全省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苏北两座城市。一季度,连云港市GDP为845.7亿元,宿迁为808.37亿元,两地分别位列全省倒数第二、第一,仅相差37.33亿元。两地经济增速悬殊,连云港今年一季度同比仅增长2%,增速在江苏垫底,宿迁增速达6.1%,位列全省第二,若按照这个趋势,两地经济差距会越来越小。
在苏南地区,苏州市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5136.7亿元,总量江苏第一,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增速低于江苏省平均值4.6%。苏南五市中,增速第一的是镇江,据初步核算,镇江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6.07亿元,同比增长5%,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全省0.4个百分点。
舟山“逆袭”
再看浙江,发展成绩最亮眼的是宁波。
一季度,宁波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6.4亿元,同比增长5.3%。在去年的全国GDP排名前15的城市中,长三角城市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等,其中仅宁波的一季度经济增速超全国平均增速,宁波与天津的GDP差距也越来越小。宁波成绩单中,最亮眼的是进出口数据:一季度,宁波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44.4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外贸出口占全国份额为3.74%,同比提高0.22个百分点。另外,一季度,宁波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增长40.4%。
舟山保持了近年来的高增速。一季度舟山以10.6%的增速,实现GDP440.9亿元,反超437亿元的衢州和411.7亿元的丽水,摆脱GDP常年居浙江末位的尴尬。舟山工业数据亮眼,一季度舟山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89.6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位列全省首位,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91.2%,规上工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108.0%,绿色石化基地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39%。舟山进出口数据也很不错。一季度舟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4亿元,同比增长34.7%。
今年以来,杭州、嘉兴两地不同程度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杭州、嘉兴增速仅4.0%,全省垫底。不过,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亮眼,一季度为21958元,名义增长5.3%,低于上海的22663元,高于北京的20630元。
蚌埠“转正”
在安徽,一季度,滁州以7.4%的增速高居全省第一,去年长三角经济增速最快的芜湖为7%。
芜湖的发展,备受期待。4月14日至15日,安徽省委主要领导到芜湖调研时强调,芜湖要真正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第二极,建成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一季度,芜湖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0%,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电子元件、城市轨道车辆等产品产量增长40%以上,新能源汽车更是增长了2.9倍。
皖北地区是安徽发展的薄弱地带,皖北城市已经与沪苏浙城市结对,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去年GDP增速为0的蚌埠,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0.3%,来之不易,但让人忧心的是,蚌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负增长,以-9.7%位列全省末位;同时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8%,蚌埠却以-2%的成绩位列倒数第二。
与年初定下的2022年经济目标相比,三省一市一季度均未“达标”。若想后程发力,则需要长三角形成合力,比如,在疫情影响下,共同推动长三角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协同联动,全力打通供应链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