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清零”是否等于全域静默、全员核酸?
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坚持“动态清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中国防控疫情的制胜“法宝”。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鼓励地方努力用最小成本取得最大防控效果。
我国防疫政策为何不能“躺平”?“动态清零”给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昨天,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选择“躺平”防疫行不行?
有观点认为,奥密克戎传播很迅速,但感染者中轻症和无症状比例较高,我国防疫政策也可以选择“躺平”。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认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如果采取与病毒共存的所谓“躺平”的策略,医疗卫生资源将会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病的患者、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威胁。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冲击。
梁万年解释说,选择“躺平”的国家有两种免疫状况并存,一是通过“群体免疫”,即自然感染的方式建立免疫屏障;二是通过疫苗接种获得主动免疫。我国是通过疫苗接种获得主动免疫,建立免疫屏障。目前,我国还存在接种率不平衡问题,需要提高老年人、儿童等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实现可控的主动免疫屏障。
他表示,各国选择何种防疫策略是基于防控理念决定的。我国的防控理念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
“动态清零”是否等于全员核酸?
梁万年认为,抗击奥密克戎并不意味着全市全员的核酸,更不意味着全市全域的封控。奥密克戎虽然具有传播性强、隐匿性强、无症状感染多这些特点,但是并不意味着就做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真正做到了“四早”,就不一定需要做全市全员核酸,甚至全城封控,但是在不清楚传染源的来源以及感染者的波及范围和接触人群的情况下,就有必要适当扩大管控范围,加强核酸检测,加强相应的管控措施。
两年多以来,我国已经积累了和新冠肺炎病毒斗争的经验,应急体系、救治体系、民众参与群防群控,部门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已形成了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以快治快。只要把这些利用好,一定能落实“四早”,尽快用最小成本和代价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是否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
梁万年表示,“动态清零”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要最大限度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正常的生产生活。抗疫和经济发展是相互协同的,它们都是“动态清零”的主要目标之一。
梁万年认为,为战胜疫情所采取的一些具体防控措施,客观上会造成短暂性的生活不便和短暂的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但在计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本和收益的时候,要从长远的、综合的、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来看成本和收益。“由于疫情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原因,中国采取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一系列抗疫举措,相当于为14亿人民购买了一份应对疫情变化、病毒变异传播等不确定因素的保险。”
“动态清零”能否适当变通?
有一些声音认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动态清零”政策的落实也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变通。对此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强调,“动态清零”不是绝对的“零感染”,面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挑战,还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如果个别地方“动态清零”不坚决果断,搞变通,病毒就可能在当地生根,导致当地疫情迅速扩散,导致疫情外溢,甚至出现跨区域的传播,成为疫情的“传播器”和“放大器”,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李斌说,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坚持全国一盘棋,只有疫情被有序地控制才能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才能为正常的生产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各地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努力控制住本地的疫情,才能赢得全国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
梁万年进一步表示,当我们“具备了一些相关条件”,比如疫苗接种覆盖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接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各地都做好了医疗资源、隔离床位、有效药物、物资供应、应急机制等方面的准备,同时有效药物可以广泛使用,病毒不出现更坏的、新的变异,而是更加温和,死亡风险是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利用“动态清零”给我们留出的时间窗口,做好这些相关的准备,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文/本报记者 董鑫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