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方舱丨心理委员做点啥?抗疫前沿处处是“尖兵”
上海这波疫情发生以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顾个人危险,挺身而出,奋战在抗疫阵地的最前沿。他们或许不是超级英雄,但每个“他”或“她”,都在努力地独当一面,并竭力相互配合,为市民群众筑起一道道坚实的壁垒。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他们”中,有的是“数据员”,有的是“把关员”,有的是“协调员”,还有的是“心理委员”……让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方舱故事”。
在上海的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该院医务科一直以高度灵敏、高效运转、迅速响应、快速处置的工作机制和时间赛跑。3月26日,接到派人进驻白猫方舱的任务,医务科科长潘晓峰主动请缨,入驻后带领团队着手医疗和数据相关工作。
不休不眠清底数,从零建设数据库。白猫方舱在收治第一位隔离人员时,尚未实现全面信息化,隔离人员数据的收集、录入和统计完全靠人工完成。同时,由于污染区资料只能靠手机拍照后传出,导致处理核对慢、矫正难度高,这使得数据上报成了潘晓峰面临的首要难题。
随后他连续工作48小时未曾休息,以保证白猫方舱收治数据的基本准确。在此基础上,他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摸索建立出一套数据库模板,经多方沟通后与地方组建立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通道,指导后续到位的信息工作人员完成基础数据库的搭建,做到了数据准、底数清。
成为大家公认的“益妈妈”3月25日,接上级指示负责管理白猫方舱医疗任务后,有着20多年党龄的医院护理部主任益伟清,第一时间请缨报名,并在全院护士中紧急选拔30多名技术骨干,火速奔赴抗疫一线。
益伟清到方舱后,从未睡过一个整夜觉。据悉,自白猫方舱运行以来,医疗组的护理工作始终是患者治疗的重点,益伟清更是始终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协调联络对内对外信息,详细部署采样人员安排、采样时间点、采样物资等。
随着解离人员的增多,收治工作和解离工作压力随之增大,人员信息核对的工作量日益增加,平均日接听、拨打客人热线约300个。为优化解离工作流程,益伟清制定了白猫方舱出舱工作方案,将各个流程落实到各分组,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不仅如此,益伟清还牵头推出了英文版面的入院信息表和入住须知,解决了外籍人士在入院时的沟通问题。
益伟清总是在护理团队还不熟悉集中隔离点、方舱医院工作流程的情况下,事事亲力亲为,前往污染区指导工作。她关怀备至,在合理安排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关心每一个护士姐妹的衣食住行,细心发现大家生活中的不便并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她的热情关怀感染着集中隔离点的每一个人,成为了大家公认的“益妈妈”。
“小白”成“大白”由他来把关3月26日,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院感科主任田峰临危受命进驻白猫隔离点。进驻当天,第一批隔离观察人员就要入住,田峰放下行李直奔指挥部立刻投入工作。
安保、物业维修、客房保洁、前台登记、医废清运、环境消杀等人员大多是没有任何专业防护知识的“小白”。他进入污染区后,手把手从医废处理工作人员打包教起,不厌其烦地针对防护穿脱基本流程、防护要领以及常见错误等知识反复演示、讲解,让每位工作人员进行实操演练。
言传身教,规范操作流程。入驻以来,田峰始终带领感控人员深入一线排查问题,持续改进。有一天,发现新来工作人员不熟悉环境,误闯污染区,他立刻进入“一脱二脱”区,观察后重新布置标识,使布局更合理、流程更清晰。
当宣布白猫隔离点变成方舱医院时,田峰一周内要对医护、消杀、前台、消防、警察等近200名工作人员进行34场现场培训及操作演示,每场培训结束时,他的声音都嘶哑了,但他还是坚持着,直至每一位工作人员考核过关。田峰常说:“我们面对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我的任务就是把每一位工作人员平平安安地带回家。”
“铁娘子”聚人心市八医院工会副主席潘文新,也是第一批紧急动员加入白猫方舱的团队一员。在隔离点工作中,潘文新身兼综合协调组和生活保障组的工作。
当52名医务人员入点前,她综合协调院部后勤部门,当好“服务员”,紧急采购所需的生活物资,第一时间为大家配备简单行装。到点后,又协调总指挥部相关部门,从入住安排、房间分配到物资领取,她都一一考虑周全和落实到位,为大家在陌生环境的生活和工作增添了满满安全感。
为了让大家放松心情,以更好的状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潘文新没有时间安慰鼓励家中准备高考的女儿,全力当好队员们的心理委员。她细心记录着医疗组每位队员的出生年月,当得知4月有6名队员恰逢生日时,她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蛋糕、水果及食品,为大家举办了一个简单又特殊的集体生日会。
生日会上,大家一起唱生日歌、相互鼓励打气,片刻的轻松成为转身继续投入疫情防控战场的“中场加油站”。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既特殊又令人终身难忘的生日。
“我也会照顾好家人”随着白猫隔离点功能的调整,收治对象变化和收治人数不断增加,3月31日,院部选派杨旻昕医生增援白猫方舱。杨医生每天坚持进舱、认真查房,从未间断,舱内有紧急情况,他不惧风险,随时进入,即便是值夜班后的休息日,他也“偷偷”进舱,有时每天进舱3次。
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只有我们医务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群众的生命安全才多一份保障。”杨医生说。4月10日,杨医生得知自己家里三人新冠核酸阳性。在第2天家人入院后,他匆忙安顿好,却没顾得上多聊,又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虽然家人就住在不到200米远的隔离病房,他也只能在出舱前才去看家人们一眼。“爸爸妈妈及女儿,他们好吗?你在舱里要多多关心他们啊!”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杨医生妻子焦急不安的声音。每当和妻子视频通话时,他却眼泛泪光,“我会照顾好他们,你放心……”
“还有什么我能做的吗?”白猫方舱医院医护人员非常紧张,偶尔的空暇时间,他又开始汇总患者信息、整理医疗文档。作为队里唯一的中医医生,他还承担着区新冠中医治疗的重任,工作汇报、药物申请、患者和队员的中医诊治,他总是主动协调和汇总梳理。
一股绳亲如一家人!徐汇这个小区有点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