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的背后,有幕后英雄默默守护
“今日出院308人,入院75人,出院数大于入院数。”这是泾灿路方舱数据处理组上报的每日数据信息。
作为宝山最大的临时隔离点,随着泾灿路方舱患者治愈人数持续增加,如何尽快处理各项数据,提高患者出院效率,做到应出尽出,迫在眉睫。泾灿路方舱经过讨论,决定寻找“外援”。方舱指挥部找到了社区通运行公司负责人,请求帮忙处理方舱内患者数据,社区通运行公司一口答应了下来。
能帮助患者早日回家,我义不容辞4月23日早上6:30,社区通运行公司的周强接到数据处理命令后,迅速投入了工作。泾灿路方舱7个区的数据分为三组发送,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周强与方舱指挥部、方舱医护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联系,迅速了解数据的含义、指挥部的数据需求和医生的数据需求,整理出不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立马着手编制程序。
刚开始时,数据量非常大,工作量最大的一天,周强比对了3200余人的数据。而且泾灿路方舱由于人数较多,核酸采样后,对样本进行分析的机构就有三家,三家给的数据格式、内容也不一致,增加了工作难度。周强毫无怨言,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秉持着“为患者服务、做医护人员的数字科技后盾”的态度,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了任务。
数据处理系统精益求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舱内治愈患者越来越多,数据核对工作量猛增,数据处理组来了一名新组员汪佳。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和及时程度都会影响方舱患者的出院效率,为了抓紧时间得出数据结果,便于一线人员及时开展下一步工作,针对每一批数据,数据处理组都不断编制和修改程序,并实施半人工半自动化的处理。
“陕西和辽宁的医护人员不远千里、不辞辛劳地战斗在泾灿路方舱第一线,我们就是想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力所能及地减轻他们的压力。”两位组员还在完成庞大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埋头苦干,不断完善并提高数据处理程序的适应性,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处理效率,增加准确性,经常调整、处理、测试程序就是一整夜。通过科技手段,反复演算系统,逐步形成了成熟的处理体系,数据处理的时间大大缩短。
数据就是要及时,弄到没问题为止!
有一次,周强正在做午饭,正巧来了一组数据,他赶紧关火,立马处理数据,将结果及时反馈,直到下午2点多才吃上一碗方便面充饥。“因为一线的老师们工作任务很重,时间很紧迫,无论什么时候收到他们发送的数据,我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数据处理需求主要分三方面,比对近两天的核酸报告,挑选出连续两天核酸阴性的患者,安排出院;对剩下的人员进行分类,包括复阳、单阴、阳等;以及个性化数据需求。拿到的数据不全面,碰到特殊情况需要通过数据进行问题排查,数据中缺少关键信息,怎么办?数据处理组的两位成员通过及时沟通,运行技术手段,总是保质保量完成数据汇总、比对。他们总是加班加点,经常“战斗”到凌晨,坚决不影响患者的第二天出院流程。
从4月23日至今,数据处理组已比对、处理信息数据两万七千余人次。“隐身”在方舱数据背后,他们默默扮演着守护数据战“疫”的“隐形侠”,保障着患者回家之路的畅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