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幸好有你们 | 战疫日记
在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中,有数不胜数的志愿者挺身而出,加入防疫一线,或马不停蹄地搬运物资,或不辞辛劳地维持秩序,或日以继夜地为民服务......他们的无私奉献、默默坚守向我们传递着爱与温暖,感动着每一个人。
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控江路街道一位社区志愿者的故事。
我叫王俊华,是凤城五村的居民。
疫情之下,整个社区全情投入战“疫”。我很庆幸在这之中,也有我的参与。我见证了一幕幕一线人员的抗疫景象,现在,我要说说疫情背后那些你没有看到的艰辛与温情。
核酸检测有序开展
我和爱人今年都40岁多岁,近期都在居家办公。刚开始,听闻小区招募志愿者,我们就毫不犹豫报了名。
最初的日子里,志愿者人手紧缺,我们就每天穿上“大白”,快递消杀,运输物资,发放抗原……后来志愿者多了,服务频率就改为一周2次左右。在此期间,很多宅家居民看不到的故事,都鲜活展现在我们眼前。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核酸检测。每一场看似简单的全员筛查,都需要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系统全力运转。每一步,都需要提前安排筹划并落地执行。如果当天早上有核酸检测任务,5点半,居委干部们和社区志愿者已经进入备战状态,6点半,医护人员抵达现场。
居委会负责盘点登记居住人员,募集、安排志愿者,与派来的医务人员开展沟通,最终确认采样点位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并进行事前布置。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细节很多:采样当日天气如何,是否需要扎起避雨棚?居民排队路线,怎么做到不交叉?是否有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需要志愿者上门帮助推轮椅?针对上网课的孩子们,如何尽可能减少对其学习的影响……
志愿者队伍成为疏导人流、引导排队的主力军。我们小区共有140个志愿者,每一场核酸检测至少需要20多个。其中,一个人负责维护内场的检测秩序,一个人负责内场扫码,一个人负责在外场让居民保持2米间距,一个人负责协助老弱病残者走绿色通道,三个人负责楼栋喊话,让大家下楼……
面对疫情,不论居委干部还是志愿者,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老师,没有教科书,面对各类突发情况,他们也很辛苦,却选择默默坚守。
志愿者化身“快递小哥”“配送员”
说起我们小区的志愿者,其中有不少是“白发档”、“夫妻档”、“父女档”、“闺蜜档”,携手出来投身一线。往日,他们是企业高管、职场白领、人民教师,如今,他们是“快递小哥”、“小区保安”、“垃圾回收员”、“药物配送员”……
我还记得和我关系不错的一位孙阿姨,头发已经花白,依然在志愿者紧缺时参与社区服务,后来因天气太热,险些中暑,却依然说自己“没关系”。
一批青年人自发组成了“青年敢死队”,发抗原、发物资、收垃圾、送快递成为每日任务,不过他们不计得失,没有怨言。我知道,挨门挨户收生活垃圾真的很“狼狈”,不仅脏累,还有高风险,但这是他们每日必修的功课,并都能按时完成“作业”。
在凤城五村,每个快递包都能在消杀后被安全送到居民家中。志愿者们每日接货、登记、消杀、派送快递,每个环节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操作,收到快递那一刻不由感到暖暖的爱意,安全感倍增。配药需要去医院,志愿者们就克服心中恐惧,帮助病痛中的居民。
做志愿者,就得承担一定风险。说不担心是假的,每次穿脱“大白”时,我们总是格外谨慎细致。但每当群里再次下达志愿任务,大家又总是自觉主动地举手,在群里接龙填上自己的名字。
居委会就像大宿舍
志愿者的工作,缺不了居委会的引领。“呼叫居委!我是#号楼的楼组长,我们这儿一位居民突发心脏病,情况紧急,需要急救……”
这通电话,是在某个深夜打给居委会胡书记的。对方说,没有打通120,打110转120流程繁琐,时间不等人,只能找居委碰碰运气,而胡书记第一时间应了下来。
胡书记直接决定,自己开车把病人送到新华医院,这一刻,患者家属们都感动了,事后全家人都成了小区志愿者。一通电话求助,胡书记就这样没有犹豫地跑到了医院。“救人最重要。”
小区封控期间,21号楼底的居委会既是胡书记的办公室,也是他的宿舍。一张窄窄的折叠床,已经在这儿放了一个半月。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在街道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我们25个居民区,大家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我们的居委工作还不是最累最苦的,我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胡书记谦虚地说道。
不止胡书记,对抚岭居委会的所有工作人员来说,忙到下午吃早饭已是常事儿,手机铃声也从未消停,因为小区里的每一件生活琐事,都不开居委会。独居老人要点眼药水了;家里米面粮油快吃完了;生活垃圾该清运了;慢性病用药又吃完了……居委不是万能的,但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这群“逆行者”就都努力去完成居民嘱托。
我们知道,只要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越不过的坎。我们愿从这个小区开始,共同守“沪”,迎接不久将至的胜利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