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建共筑防控堡垒,普陀这里医院和街道牵起手来
“我们街道老小区多,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多,怎么安排采样更妥当些?”“我们的建议是,先集中力量做普通居民的大筛查,结束后再组织一支‘上门采样小分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采样,这样效率比较高。”
每当开展区域大规模核酸筛查时,普陀区甘泉街道的防疫指挥部里都能提前见到利群医院和甘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控领导小组“先头部队”的身影。像这样的联席会议自3月31日以来已先后开过30余次,成为了行动前最常见的一幕。
根据区域筛查的任务分配,甘泉路街道是利群医院、区妇婴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眼病牙病防治所和甘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接的核酸筛查点,利群和甘泉社卫又是其中的“主力军”。原本不熟悉的党组织,在同心战“疫”的大战壕里,跨界合作,结成了“亲密无间”的抗疫共同体。
阵地前移,条块协作无“真空”
“利群团队很能干,他们专业、高效,充满激情、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和我们配合默契。”甘泉路街道工作人员说,“第一次和利群医院的干部近距离接触,就配合得非常愉快。”
今年3月底,上海迎来第一次全覆盖区域核酸筛查。为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所有居民的核酸采样任务,由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医务科、护理部专员组成的调配组把工作阵地前移到街道一线,和街道的干部们一起全程驻扎“战疫根据地”大屏前,动态掌握采、送、检进度。无论多早,只要与甘泉约定好了点位集合时间,利群的“大白”们便一定准时就位。
“利群有个工作群,采、送、检、报……但凡遇到信息不对称、口径不一致都会反馈。”负责与医院对接的街道干部都感到,区域核酸筛查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许多情况前所未有,很容易出现责任不够明晰之处,对条块协作的要求极高。任何一方往后退一步,都会使“灰色地带”变成“真空地带”。而医院、社卫党组织和甘泉街道党工委的集中办公,确保了信息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时间传递,疑问在第一时间提出、第一时间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条块联合构成的指挥体系,更便于社区科学调配工作力量,把“人力”用在“刀刃上”。
“利群医院加入后,我们三家一起重新梳理了‘追阳’流程。因为大家都在一起工作,当实验室发现混管阳性后,现场马上共享了信息。街道和居委得以第一时间确认人员信息并反馈指挥部,现场分配‘追阳’任务。大筛查‘追阳’任务重,光靠社卫中心一家常常要做到半夜。有了利群的助力,我们不仅打出了漂亮的‘配合’,启动‘追阳’也更快了。”甘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健康介绍道。
互动无间,双向保障无“盲点”
在几方党组织的联建合作中,“前移”的不仅有团队和阵地,还有物资和专业知识。
“要高效完成核酸筛查任务,光靠一家医院是不够的,街道的有力组织是很重要的保证。”利群医院工作人员说,“甘泉路街道和我们卫生系统‘一拍即合’,是很好的拍档。”
一起奋战的日子里,甘泉人把利群人完全当成了“自家人”,为医护的跨区域采样提供各项保障便利。有披星戴月接送采样队的“交通运输小分队”;有起早贪黑陪着采样队员上门采样的社区“志愿者”;有骑着电瓶车为采样队员传递物资的“社区快递员”;有管着十几个保温箱,确保大家一日三餐的“外卖小组”……
利群医院党总支则运用自身专业资源,将运输车改造为“移动的物资库房”,满载“采样包”,停靠于甘泉街道的主要路口,方便附近采样点位按需领用。如需补充大量物资,还可随时移动调配。
让街道干部更有底气的是,在利群医院“私教”们的指导下,社区志愿者对采样点位的排布、防护服的穿脱、抗原自测的手势等,都有了更深入和规范的了解。医护们不仅做了现场教学,还专门拍摄视频留给街道,方便大家反复自学。同时组织感控负责人,指导街道进一步做好防控基础建设,实现了疫情防控的长效“双赢”。
健全机制,长效联动无“时限”
经此一“疫”,利群医院党总支和甘泉路街道党工委从“陌生人”变为“老熟人”,利群人和甘泉人默契地说:“利群是‘利民济世 仁德泽群’之意,甘泉是‘甘’心情愿、‘泉’力以赴的含义,我们的目标都是服务百姓、守护人民。”
在甘泉街道“战疫根据地”工作的这段时间里,除了讨论核酸筛查的事情,如何帮助居民代配药,怎样让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也是利群人经常听到街道干部谈论和忧心的话题。尽管利群医院并不是甘泉居民的对口医院,但把区域医疗资源整合起来,盘活用好,为更多有需要的老百姓提供绿色通道、就医方便,也是利群人的心愿。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建联建的平台作用,变“短期合作关系”为“长期伙伴关系”,“两家人”还商定,等疫情平稳以后就着手草拟协议、明确条款,建立健全机医院和街道党组织的长期结对共建机制,激发“1+1>2”的效能,更好地守护区域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