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哮喘患者如何防范急性发作?长期规范化治疗和自我管理是关键
疫情给哮喘患者的用药和就诊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如果日常不注意疾病管理和规范用药,就很容易增加急性发作的风险。
今年5月3日,恰值是第二十四个世界哮喘日。如何做好疫情下的哮喘管理,以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这成为哮喘患者关心的重点。在“控制哮喘、笑赢人生”呼吸名人堂活动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哮喘学组组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沈华浩教授与哮喘患者、前中国花样游泳国家队成员,世界冠军成员陈晓君,共话哮喘患者在疫情背景下的日常疾病管理。沈华浩指出,哮喘的长期化、规范化治疗是有效控制哮喘的重要手段。
疫情当下,患者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而这更需要患者坚持每日按量用药,并随身携带缓解药物,备足足量的药物储备,注重规避哮喘诱发因素、做好疾病的自我监测与评估,如此才能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退役后继续从事花样游泳职业教练的陈晓君特别分享哮喘控制得当时,患者依旧可以享受运动乐趣,回归正常生活,职业运动员也可以在赛场上创造佳绩,笑赢人生。
疫情防控给我国哮喘患者的疾病控制带来新挑战
调查发现,我国2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约有4570万,近年来患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哮喘的疾病控制率不佳的原因大多在于患者自身存在的疾病认知与管理误区。陈晓君在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时提到“确诊哮喘后,没能按照医嘱规范足量吸入药物,没有养成随身携带药物的习惯,症状缓解后即自行停药。”
“这些疾病管理误区在我国哮喘患者中比较普遍,但其实都给哮喘急性发作埋下隐患。” 沈华浩点评,此外,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哮喘患者,尤其是年轻的白领患者工作、生活节奏被打乱,加之自身对疾病重视程度不够、生活忙碌造成的遗忘、疏忽等原因,都会增加哮喘复发、甚至急性发作的风险。如果平时不注重疾病规范管理,家中又没有储备足量药物“余粮”,当病情复发或急性发作时,可能给生命带来威胁。
沈华浩强调:“哮喘的治疗目标就是良好的控制,尽可能减少急性复发以及出现肺功能损害。中断或延迟治疗都会让哮喘的控制情况大打折扣,不仅会让发作频次愈发增多,疾病程度也可能会愈发严重。“
不打无准备之仗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想要减轻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前提就是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哮喘的长期化规范化治疗。
“目前临床上对于哮喘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药物与缓解药物。“沈华浩介绍道:”前者可以降低气管和支气管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减少呼吸道炎症如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加。其中吸入糖皮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药物。由于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是持续存在的,因此这类控制药需要每天使用。”
沈华浩建议,对于控制类药物,哮喘患者应保证规范足量使用,日常可以随身携带,并且在家中各处、办公室等各处触手可及的地方准备,以防不时之需。在新冠疫情依旧在各地散发的情况之下,患者也应提前备足用药,防止断药或停药。同时,在生活与饮食上也需要做好自我管理,一些疾病诱发源或刺激性食物要注意防范和规避。如外出戴口罩,忌口辛辣冷冻类食物,同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像我的一个队员,从小就有哮喘的病症,因为规范用药做的比较好,每日坚持吸入用药,所以正常的训练和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甚至拿到过花样游泳国家级比赛的季军。所以也希望哮喘患者能够树立起积极的治疗心态,做好自我疾病管理,恢复对疾病与生活的掌控力,真正做到笑赢人生。”陈晓君退役后一直从事花样游泳体育教练工作,也从自身经验上为哮喘患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此外,她也建议如在居家隔离期间,哮喘患者可以通过一些室内运动和呼吸训练来减缓精神压力以及复发风险。
沈华浩最后总结道:“疫情当下,哮喘患者不必恐慌焦虑,做好过敏源防控、坚持用药等哮喘管理措施,对自身哮喘控制与身体健康都是有很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