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分类(如何分类记录自己的工作日志)
引子:
积极汲取智慧,让智慧池子更满。
知乎上有位鹿十七,经常分享他的想法。今天看了他的文章,我吸取到其中的一点:那就是,以一个行业的365个关键词,每天写不超过1000字,这样就能写一年。
我觉得他这个主意很不错,因此,打算说做就做。
365个关键词我不一定能做到(至少我可以做到48嘛);但是,1000字我可以呀。O(∩_∩)O哈哈~
今天的关键词是:工作日志。
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困扰,现在这个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时代,流程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也越来越讲究留痕。
这话很流行对吧,可你转念一想,自动化和留痕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许多操作环节甚至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要做记录,尤其是初始环节的数据,以及不同系统间交互的数据,很多情境下仍然需要人工操作。
因此,初始环节的数据往往会被忽视。比如,你自己的工作记录。
建议:
第一条原则:区分象限
我会反复提及四象限,这样非常清晰、有效地减轻你自己的工作量。
以我的经验,工作或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流。这些信息流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冲击你的大脑,占用着你的时间,就像是泥沙俱下的河流堆积物。为了让大脑这个河流顺畅地思索,最好能将产生的信息分门别类地筛选、处理。
先在脑海中将所有事项区分为 :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
涉及组织绩效或部门其它重要工作的节点、里程碑信息,通常会被分类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信息。
而偶然随机事件信息,或推进过程中尚未达到节点或里程碑程度的信息,通常会被分类为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信息。
分类的好处如下:
一是不会漏事项。年龄大了容易忘事儿,事情多了容易忘事儿,心情不好容易忘事儿,更年期了容易忘事儿,孕期哺乳期容易忘事儿,昨天没睡好容易忘事儿。太多容易忘事儿的原因了,还是坚持将自己的大脑进行日常分类锻炼吧。
二是可以对自己推进事项进行审视。比如,你将业余时间的学习当作不重要不紧急,还是重要不紧急,是涉及事项定位,影响事项发展、结果的重要分类。如果当作不重要不紧急,那大概率会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反之,会提升你自己坚持学习的意志力。
三是对事项进展情况的审视,对自己的工作进度进行预警。
综上,首先要将自己遇到的信息进行上述分类。
第二条原则:判断信息的去处
将事项分类完之后,先不要着急。停下来想想,这些信息会去往哪里?
一是看看分类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的信息。
根据工作流程,这些信息大多会以周报、季报、工作例会纪要、绩效开展情况汇总表等等的形式,由执行人记录下来。
如果你是事项执行人,你自然会做记录整理工作,就完成了事项的记录;如果你不是事项执行人,记得及时获取并备存记录文本。
比如,部门例会上领导对某项工作提出要求,这些要求建议无需特殊记录,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在文件中。
(当然,有时记录不是为了记录,而是为了展示自己在认真听……而已)。
因此,这些信息,我建议直接写一个题目,记录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即可。可以直接写在本子上,当然也可以使用桌面日程管理软件(在知乎上搜索桌面日程管理软件)。
二是看看分类为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的信息。
这些信息的过程性质更强,被系统采集或记录的可能性更低,或因其突发性,往往无法临时进入系统予以记录。
因此,这个时候就要打起精神提醒自己注意,要进行记录了!
第三条原则:用烂笔头记录剩余信息
接着说用烂笔头记录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的信息。
很多人说,嘿,啥年代了,还用纸和笔,直接就EXCEL记录就好了。
理论上可行,事实上麻烦。
你打开一个EXCEL,随时记录还得及时更新。由于信息重要度不高,记着记着容易烦躁。心想,一大把年纪了还要在电脑上敲字“今天BOSS让我明早交个会议通知”/“催办二部下周三交流函,函件要点如下)”之类的,顿时心生沮丧感、无力感,继而对人生产生无限感慨,搞不好还想去楼顶抽根烟。
反之,用纸和笔的好处如下:
一是不用老盯着电脑,缓解让你的老眼继续昏花的症状,心情好。
二是用纸和笔可以减少写错别字的机会,打字打错了,都忘记字的本来模样了。同时,你可以在纸上写写画画(比如随时画个狗头),有效改善提升心情。
三是被别人偷看的机会减少。哈,这句话纯属瞎说。如果是记录工作,不用担心被同事或领导偷看了。
至于具体的载体,用一个笔记本足够。据我的不完全经验,一年使用一个本子足够了。
综上,记录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信息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会漏事情。
这样一天下来,神清气爽,晚上不会失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