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几个机场(启德公司经济不景气出让土地给政府)
文|叶德平
启德营业有限公司的“九龙湾填海工程”共分三期。“第一期”在1920年顺利完成后,翌年,“第二期”接续在九龙湾东岸开展。然而,甫开始便逢上1922年海员大罢工、1925年省港大罢工,香港经济跌入谷底,启德公司也陷入财困局面,甚至连第一期余下的“新填地”也没法发展。
启德作为机场的潜力
香港山陵多、平地少。当时相对大面积的平地,只有元朗平原和九龙湾这片“新填地”。相对而言,九龙湾这片土地靠水临海,有利水上飞机使用。因此,在1926年,时任港瞥金文泰便在致英国殖民地部报告中明言:“在香港和新界也找不到如此理想的地方兴建机场,若果选址启德不能成事,则别无选择。”除了这个原因,刊于1928年8月《香港孖喇沙西报》(Hongkong Daily Press)的一篇评论更进一步分析了个中缘由:“(启德)机场的选址非常理想,因为它把一个大型飞机升降场和一个极好的水上机场合二为一,欧洲各大重要城市也没有这种机场,伦敦的克洛顿(Croydon)机场就因为未能水陆两用而地位日渐下降。若果不能在启德建造水陆两用机场。香港便需要分开兴建两个机场完成后,香港将会拥有世界上其中一个最好的机场。”(宋轩麟:《香港航空百年》)
事实上,早在1924年5月,美国人亨利亚弼(Harry Abbott)已在在第一期新填地上飞行,成为有纪录以来第一位在启德飞行的人。翌年,亚弼向启德公司租用了这块60亩地开设“亚弼飞行学校”(The Abbott School of Aviation)。虽然这间学校只开业了几个月便倒闭,但无疑促进了香港航空事业的发展。
启德机场的诞生
1927年,港英政府向启德公司收购了第一、二期的新填地,并且接手了原订的第三期填海工程。同时,皇家空军启德基地在第一期新填地(即启德滨旁)成立。启德成为机场的雏型终于出来了。
1930年,完成了第三期填海工程。此时,机场用地包括了第一、二、三期的新填地,而面积也达至205亩。并且,正式命名为“启德机场”。
随着启德机场的诞生,香港航空事业也茁壮成长。1933年,远东航空学校在启德机场成立,香港航空教育正式开始。1934年,启德民用机库和办公大楼启 用,香港民航业务开始萌芽。1936年3月24日,从伦敦开出的英帝国航空公司“多拉多”(Dorado)双翼飞机抵达启德机场。稍后,帝国航空香港至马来西亚槟城定期航班正式首航,标志着香港正式进入民航时代。
这时,启德机场仍属草创阶段,设施颇为简陋。为应付日益繁重的军用和民用业务,政府先后加设多项设施,像军用机库连控制塔、通讯设施、消防车、警岗等。而香港凭借地理优势,在1936年11月,已与中国航空建立定期航班。不久,两地客、货航运成为了香港航空业务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