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照号(这22个出入境证件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这几年,中国公民出入境人数、频次不断攀升,各类出入境证件签发量也不断增加。
小伙伴们 在出入境通关、境内工作生活中,可能都会用到自己的出入境证件,可你真的了解它们吗?
比如说
■ 出入境证件的号码是终身不变的吗?
■ 华侨可以使用护照办理银行开户手续吗?
■ 证件失效申领新证件后,用原来出入境证件登记的个人信息(比如:护照号码),还依然有效吗?
■ 作为政务、公共事务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您能够判断出入境证件真伪,准确使用出入境证件基础信息吗?
国家移民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作为出入境证件的签发机关,为了普及出入境证件知识,方便大家使用出入境证件,整理汇总了“出入境证件简明手册”,快来看看吧!
普通护照的持有人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颁发给前往外国定居、探亲、学习、就业、旅行、从事商务活动等非公务原因出国的公民。 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华侨,仍持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可以凭护照证明身份。
关于护照号码你需要知道的是:
目前大家最常用的普通护照是2012年开始启用的电子普通护照,它的护照号码生成规则是:
2017年4月以前签发的电子普通护照号码由“E”+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正如你所能预见的,当签发到第100,000,000本电子护照时,2017年4月5日起新的电子普通护照号码生成规则变为:第一位仍是前缀字母“E”,第二位改为顺序使用英文字母(“I”、“O”除外),第三位起7位阿拉伯数字,护照号码总位数仍为9位。
电子普通护照启用前签发的旧版普通护照,号码为“G”+8位阿拉伯数字。
需要注意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号码并非终身唯一不变,换领新护照或遗失补办护照的护照号码重新生成。为了保持护照身份证明效力的连续性,会在新护照上加注原护照号码;同样可以在护照上加注的,还有曾用名、英文姓名, 加注信息具有法定证明效力。
关于签发机关需要说明的是:
2019年3月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的签发机关为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2019年3月起,普通护照签发机关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移民管理局。
如护照系国外办理,则签发机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馆或领事馆等其他机构。
电子普通护照尤其需要注意:
电子普通护照嵌有电子芯片,芯片中存储持证人个人基本信息以及照片、指纹、签名等信息。既方便持用人自助通关,也提供了真伪验证、信息确认等功能。持用人应当妥善保管电子普通护照,避免弯折、打孔或者暴露在极端环境下,以便平台在“实证”认证时正常读取芯片储存信息。
往来港澳通行证的持有人是:
往来港澳通行证签发给因私事往来香港或澳门地区的内地居民。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来内地后可申请往来港澳通行证。
关于通行证号码你需要知道的是:
现行的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是2014年5月开始启用的,它的证件号码生成规则是:
2018年12月3日以前签发的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号码由“C”+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2018年12月3日以后新的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号码生成规则变为:第一位仍是前缀字母“C”,第二位改为顺序使用英文字母(“I”、“O”除外),第三位起7位阿拉伯数字,通行证号码总位数仍为9位。
往来港澳通行证号码并非终身唯一不变,换领新证或遗失补办的通行证号码重新生成。
关于签发机关需要说明的是:
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往来港澳通行证的签发机关为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自2019年6月起,往来港澳通行证签发机关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
关于自助通关:
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嵌有非接触式集成电路芯片,储存持证人个人资料及证件、签注签发管理信息,可以使用口岸自助查验通道实现自助通关。
关于往来港澳签注:
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地区还必须办理相应的签注,签注种类有:探亲(T)、商务(S)、团队旅游(L)、个人旅游(G)、逗留(D)、其他(Q)。
往来港澳签注直接打印在证件背面,可以重复擦写。内地和港澳地区口岸查验部门,查验时不再加盖验讫章,签注的使用情况由计算机信息系统记录管理,有需要的持证人可下载“移民局”APP或通过微信、支付宝搜索“移民局”小程序,自行查询签注剩余次数,也可向内地或港澳地区主管部门查询。
往来台湾通行证的持有人是:
往来台湾通行证签发给前往台湾定居、探亲、访友、旅游、接受和处理财产、处理婚丧事宜或参加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学术等活动的大陆居民。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来大陆后可申请往来台湾通行证。
关于通行证号码你需要知道的是:
目前大家最常用的往来台湾通行证是2016年12月开始启用的电子往来台湾通行证,它的通行证号码编码规则是由前缀字母“L”+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2016年12月以前签发的本式往来台湾通行证最晚有效期至2022年5月。编码规则是由前缀字母“T”+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往来台湾通行证号码并非终身唯一不变,换领新证或遗失补办的通行证号码重新生成。
旧版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
关于签发机关需要说明的是:
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往来台湾通行证的签发机关为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自2019年6月起,往来台湾通行证签发机关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
关于前往台湾签注:
大陆居民前往台湾地区还必须办理相应的签注,签注种类有:团队旅游(L)、个人旅游(G)、探亲(T)、定居(D)、应邀(Y)、商务(S)、学习(X)、乘务(C)、其他(Q)。
往来台湾签注直接打印在卡式证件背面,可以重复擦写。有效的本式往来台湾通行证可以继续申办贴纸签注。
往来台湾通行证(反面)
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持有人是:
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签发对象为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关于通行证号码你需要知道的是:
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大家俗称“回乡证”,是港澳居民在内地的身份证明,证件号码像内地居民身份证号码一样,都是唯一终身号。
首次申请地在香港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号码的生成规则是,“H”+8位阿拉伯数字;首次申请地在澳门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号码的生成规则是,“M”+8位阿拉伯数字。
需要注意的是:
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正面视读区“证件号码”后,有一栏两位数的“换证次数”,通常会跟在9位证件号码的后面。申请人曾持有1999版通行证的,在证件背面会加注曾持证信息。
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反面)
关于签发机关需要说明的是:
1999版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最后一批证件有效期至2022年12月),由广东省公安厅签发。
1999版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签发机关为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自2019年6月起,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签发机关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持有人是: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签发对象为居住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
关于通行证号码你需要知道的是: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大家俗称“台胞证”,是台湾居民在大陆的身份证明,证件号码像内地居民身份证号码一样,都是唯一终身号。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号码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正面视读区“证件号码”后,有一栏两位数的“签发次数”。申请人曾持有旧版台胞证的,在证件背面会加注曾持证信息(其号码前8位均为**** ****)。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反面)
关于签发机关需要说明的是:
旧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最后一批证件有效期至2020年9月)、2015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2019年2月前签发的)的签发机关,均为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
旧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2019年4月起,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签发机关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
出入境证件不仅可以在通关时使用,对于港澳居民和华侨等人员来说,出入境证件还可以作为其在境内学习、工作、生活的身份证明文件。
但在实际使用中,因为出入境证件在识别、鉴定、认证等环节的问题,出入境证件的身份证明作用一直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成了小伙伴们在使用出入境证件办理各类事务过程中的“堵点”和“痛点”。
为切实解决港澳居民、华侨等人员在境内办理各类事务使用出入境证件时的不便问题,国家移民管理局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充分利用出入境证件数据资源,于2019年初建立了出入境证件身份认证平台。
平台上线后,港澳居民、华侨等小伙伴们借助平台的“实名、实人、实证”认证功能,在住宿、交通、电信、金融、人社、教育、求职、卫生医疗、财税、交管、市场监管等领域使用出入境证件时,可享受与内地居民使用身份证同等的便利。
实名认证:
认证平台对当事人的姓名、证件号码以及出生日期等文本信息进行一致性核验,反馈是或者否的结果。
实人认证:
实人认证,认证平台对当事人现场照片与保存的制证照片进行比对,反馈是或者否的结果。
证件电子信息识读(实证认证):
将识读设备连接认证平台,对出入境证件进行识读,获取证件电子信息。
为规范认证平台的接入使用,国家移民管理局于2019年9月11日出台了《出入境证件身份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规定了使用单位的资质条件、材料种类、接入流程。为便利政府部门、企事业等使用单位接入认证平台,国家移民管理局研发建设了出入境证件身份认证用户管理系统(www.nia.gov.cn),实现了用户注册、材料提交、进度查询、材料审核全程在线办理。
关于“实证认证”需要说明的是,各行业服务前端(窗口、柜台)在验证时,需使用专用识读设备和识读服务器读取证件电子信息,并与认证平台建立安全链接。
具有拍照和近场通信(NFC)功能的智能终端(自助设备),可安装国家移民管理局研发的“出入境证件实证认证软件”,通过“拍照后贴近证件芯片区,读取证件电子信息”的方式,对证件真伪进行验证。使用单位可在国家移民管理局官方网站、出入境证件身份认证用户管理系统等平台下载并免费使用认证软件。
来源 国家移民管理局
编辑 张紫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