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穷吗(河南如何撕掉“又穷又土”的标签)
在几年前,尤其是0几年的时候,人们每每提到河南,总少不了地域黑。“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自从有了火车站,站站都有河南蛋”,以至于只要有“偷井盖”的新闻,那就一定是河南人干的。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两年在网上已经很少听到黑河南的新闻了,就连曾经传播大江南北的“偷井盖”也消匿很久了,取而代之的是,关于河南的正面评价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河南多次冲上热搜,受到广大网友的好评点赞。
去年的硬核防疫,在网上收获了一大波好感,今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还有前些天的“水中洛神”《祈》,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河南,一个精彩的、富有文化底蕴的河南。悄然前,河南已经从过去的“全网黑”,变成现在的全网夸,这中间发生的改变,值得思考。
河南为什么会被黑。
在很多人眼中,“穷+土=河南”这个等式是成立的,穷是河南被黑的原罪,那么河南真的穷吗?
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2020年河南省GDP达54997万亿,位列全国第五。其实早在2005年,河南就已经成了全国第五,并将这一排名维持了十五年。即便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2020年常住人口9937多万,人均GDP也有57051元,排在全国第18名,并不算很落后。
那这么说,河南不穷?准确地说,河南不穷,但河南人穷。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因此从事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的人口相对较多。根据2019年的统计公报,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8.5:43.5:48.0,而从事三次产业人员的结构为:34.7:29.2:36.0。也就是说,河南省34.7%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只创造了8.5%的产值,具体的数字是2277万人,只创造了4635.40亿元的GDP,人均创造的GDP仅19479元。
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河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4810元,排名全国第24。农村居民的收入更少,只有16107.63元,而一年的消费支出就有12201.10元,辛辛苦苦工作一年,4000块都存不到,很难说河南人,尤其是河南的农村人不穷。
口袋里没有钱,自然没有条件提升自己的学识和素养,对子女的教育也无能为力。同时,河南还是有名的高考大省,2021年的高考考生有115万,想要靠更好的教育出人头地,这对于河南人来说要更难。
当然,经济差的省份不只有河南,河南之所以招黑,原因还是出在“人”身上。
在河南,“人”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多上面,同时还有流动性大、农村人口多等特点。
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战争、饥荒、贫穷等原因,大量河南人逃难到陕西、湖北。去陕西的人,因为他们大多挑着担子,被当地人称为“河南蛋(担)”,去湖北的人,大多搭棚子住,被称为“河南棚子”。
改革开放后,大量河南人外出务工,且大多数的务工者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既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话语权,很快就成了“地域黑”的对象。
补充一个数据大家感受一下。2019年河南省农村人口高达4511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高达3040.8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826.01万人,省外输出1214.88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思就是农村富余的劳动力无法在当地就业,被迫向外地转移就业,俗称农民工,或者说“打工人”,而那一千多万选择出省的农民工,他们的言行举止是外省人对河南人形象评价的主要参考,因为这是他们最容易接触到的河南人。
除了经济和人口流动上的因素外,媒体的刻意诱导也是催化剂。
拿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成都49中事件来说,事件的真相反转再反转,不明真相的网友在媒体和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外势力的挑拨下,一会儿声讨这个,一会儿质疑那个,以为自己在网络上伸张正义,实际上被人耍的团团转,啥也不是。
所以很多时候,真相并不真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河南人被黑的这么惨,媒体的刻意诱导有很大的关系,包括我写这篇文章,其实也是在“蹭流量”,关键是各位看客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去辨别事情的真伪,合不合理,有没有依据,等等。
再说河南为什么能红。
一方面,“互联网没有记忆”,不论是被黑还是走红,时间长了人们就会失去新鲜感,渐渐地不再关注,在黑河南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在第一次听到黑河南的梗的时候,也许会觉得新奇有趣,但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话题性。
另一方面,河南人本身属于比较低调的群体,在短视频的兴起后,自信张扬的东北人主动出击,成功帮河南拉了一波仇恨值。“街溜子”,“来根华子”,“花手”,“奥利给”,“精神小伙”,人才济济的东北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当然不都是东北人,比如前段时间的“山东菏泽曹县”,“只会心疼giegie”等等,只是东北人在“整活”上比较突出罢了。
总之,低调的河南就这么被人遗忘了。
到2020年,河南因为硬核防疫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只不过这次,人们不再黑河南,而是夸,大夸特夸。
2020年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公知”禁声,马云失意。西方世界疫情泛滥,政治极化,美利坚黑命贵和MAGA联手推到“民主灯塔”。2020年成为中国走向复兴的关键节点,在这一年,中国人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得到了空前提高。
河南的硬核防疫恰好契合了中国人的这种自信,对中国应对疫情的自信,对中国制度的自信,对中国人的自信。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还有前些天的“水中洛神”《祈》红出圈,也是中国人在文化自信上的体现。
尤其是对于出生在新世纪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在成长在物质相对丰富的新时代,没有经历过老一辈苦难,也没有经历过“公知”最猖獗的年代,这构成了他们粉红的底色,当这批00后长大并在网络上发声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唐宫夜宴》和《祈》的最强大的后援会,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作品足够优秀。
最后,之所以红的是河南,也得益于其自身的努力。首先,河南是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省份之一;其次河南近些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有足够的资金打造文化软实力;最后,一次走红可能是意外,连续走红那就意味着河南已经找到了“财富密码”,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河南模式”,你以为是巅峰,其实这才刚刚开始。
文:大胡
地史馆原创,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