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是几点(古人生娃为何有此忌讳)
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黄老之学”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且深深镌刻在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历程之中。而在古代堪舆学说看来,人出生的生辰八字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之后的命运,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古人尤其十分看重他们降生的时机,而民间自古就有“男怕子夜生,女怕午时临”的谚语,那么古人生个孩子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忌讳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子夜”和“午时”所指的时间说起了。按照现代时刻表进行对照,所谓“子夜”是指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1点之间,而“午时”一般是指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那么这两个时间段到底有何特殊之处,为什么新生儿诞生在这两个时间段都被视为不祥之兆呢?
这就要从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学说讲起了。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学说逐步形成,并且逐步形成了道家学派的主要观点之一。这种观点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种物质相互转化的,而构成世界的主要元素主要可以被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相生相克,共同组成了世界的万象。而在中国古代时间的划分方法之中,午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浓的时刻,而子时则是一天之中阴气最浓的时刻。
因此,如果按照阴阳理论来分析,男属阳、女属阴,因此属阳的男孩在阴时阴刻降生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时期,而按照相同的理论来分析,阴气旺盛的女孩子如果出生在阳时阳刻,这样的话孩子诞生之后很有可能体弱多病,在中国古人看来就是阴阳未能调和的一种先兆,也被视为不祥之兆。
当然了,任何俗语都需要使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这一说法自然是被视为“封建糟粕”,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每种事物的出现都有其社会原因和社会规律可循,在古代新生儿出生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社会现实之下,人们就喜欢将一些奇怪的学说套在孩子身上,以此来预测孩子未来的命运,但事实上,由于“孕妇效应”,人们都会选择性遗忘那些未能实现预言的孩子,因此这些民间谚语才能够得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