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康(与“老龄化”有关的人性教育)
中国老年化越来越严重:中国是世界第一个65岁以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最近报告显示已接近2亿!刚解放时人均寿命30多岁,现在已约76,还有人在研究帮助人活到150岁,所以平均寿命超过80岁,也许不久就能成为现实!我国养老金测算是按72岁的平均寿命,所以将来养老金不够花,孩子们的负担会特别严重!
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出真正关注生命最后一段旅途人格尊严和生存质量的新型“人”才?每个人都会老去,让孩子理解老人,关心老人,也是尊重自己,尊重生命!
一、 知道我们如何老去?
一个老年病专家,做老年保健时,会特别仔细检查老人的脚!
因为老年人年纪大了,身体变僵硬了,弯下来洗脚变得十分困难。腿脚缺少足够的保健,生一点小病,老年人也会忽视,往往成为他压坏自己最后一根稻草。不小心摔一跤后,由于老年人大脑萎缩,大脑和颅骨之间有较大的缝隙,摔跤可能引发严重脑振荡,造成严重后果。所以,一个作家写道:《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
我妈我爸前半辈子的汗水和血泪都洒在的土地和田野,年龄大了跟随我们进了城市。他们一生勤劳节省,上次居然被忽悠,买了5000多块钱的保健品。听到这个消息,一丝内疚和悲伤袭上心头——我们走了,他们单了,他们需要那些忽悠团体提供的情感照料,我们大了,他们老了,他们的生活重心转为抗拒死亡,关心健康!
二、 如何善待老年人的“生”
对他们的这份求生保寿的需求,我们能做点什么?
我小时候奶奶叮嘱我们要好好读书,常说的一句话“鸟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你们读好书,我们也指望不了你们,还不是为你们自己好!”
我们很难做到象他们当初养育我们那样毫无怨言地照料他们,也许不少老人要被我们送到养老院去。有一个叫威尔逊的男人,他妈妈80多岁,问他为什么不愿去养老院,她说“我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我可以从里面上锁的房子!”
出于对母亲的爱,威尔逊和他的妻子筹资开办了“Park之地,辅助之爱”,让老人在这里象住在自己家,需要帮助时,别人来帮助你。不需要时,安享静谧。老人们趋之若鹜,连锁店办了一家又一家。直到被一家大型机构收购,重回统一化,标准化的运营模式。
老人老了,但他们同样需要隐私,需要自由,需要自主!有研究表明,加速老人死亡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他们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消蚀勇气的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无助感”。
总有人为了生命最后的尊重前仆后继地努力。一个医生,退休后申报一个养老中心。他的申报材料中,除了常规的设施,还要2只狗,6只猫,100多支鸟,还有其它一些小动物。他们真的采购了这些动物,放在养老中心,给每个老人发了一只鸟,你的任务就是照看这只鸟。奇迹发生了:有的老人坐在轮椅上,一分一秒地静候死神的到来,一点生存的欲望都没有,因为有了照看鸟的责任,他们开始观察这只鸟,慢慢和鸟开始对话,有的老人家坐在轮椅上已经很长时间,居然站起来了,走到跟前去喂他的宠物。医生们就讷闷,这些奇迹是如何产生的?什么使这些老人渐渐康服,比预期寿命延长?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在开心愉悦中走向归途!因为他们最后还拥有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如果一个人感觉到社会还需要他,还有人还需要他,还有动物还需要他,他们对生命、对健康还有一些留恋和期待,他们就可以和我们在一个维度时间呼吸得更长久一些!
三、如何善待老年人的“死”
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西藏生死书》说: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我生命中有个贵人,是个厅级干部,他曾无私关怀帮助过我。在他快退休的时候得了渐动症,肌肉一点点蒌缩下去。因为级别在那,他得到中国最好的医疗救助,最后的几个月一直在重症监护室一个人孤伶伶呆着。他虽然不能说话,他的眼神深爱的妻子明白,他不想被治疗,他极想回家,他期待和亲人呆在一起!
谁能真正尊重死者的意愿来安排?
这种在治疗中断气的方式是否真的有利于生者?
死亡的方式与经济条件有很大关系。在物质生活水平很低的年代,人们一般是死在家里的,随着经济环境好转,很多人最后的时光留在了医院。医生总是担心做得太少,而不是担心做得太多,结果是很多的患者死于过度治疗;我们的孝道文化绑架亲人竭尽全力去治疗。研究表明,生命的不可逆转,让那些重症病患家属70%-80%严重抑郁一段时间,而医生如果能劝家属放弃治疗,回家养老,家属得抑郁症的比例低很多!
幸运的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再一步提升,选择最后时光呆在家庭的比例进一步上升!
在当今中国,老人病重,选择适度治疗,在家离世,是件很奢侈的事,要有条件在家里照料,更要有心理上的强大去对抗世俗的非议。
我们唯有直视焦阳,了解死亡,拥抱死亡,才能顺遂生命的走向,尊重自己内心的真正诉求,拥有真正的选择自由!
推荐几本书籍《西藏生死书》、《最后的告别》、《直视焦阳》、《天蓝色的彼岸》、《摆渡人》;
推荐几部电影《桃姐》《爱》《遗愿清单》《一次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