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男装首页(网友议论“爸气不足”原因不止一个)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父亲节,除了朋友圈里零零星星的节日祝福和抒情文章,一切平静如常。平时最爱蹭节日热度的淘宝,网页上也几乎看不出父亲节的痕迹。
6月16日淘宝网主页
若进一步搜索男装,甚至是“中老年男装”,也依然没有一件商品打上“父亲节促销”的字样。
6月16日淘宝男装首页
6月16日淘宝中老年男装首页
仅从消费热度看,父亲节输给了母亲节,已是铁板钉钉。过去不久的母亲节期间,不仅儿女们纷纷和母亲大秀亲昵,电商和自媒体从节前几天就开始造势,节日推广更是铺天盖地,无论什么产品,只要能扯上边儿,恨不得都打上“母亲节”标识。
有两组数据更具说服力:
淘宝数据显示,在节前一周,母亲节礼物的销量是父亲节礼物的3.4倍;除此之外,淘宝上女性礼物的数量是男性礼物的1.5倍。有媒体称,本年度父亲节“爸气不足”。
由《维度》联合腾讯理财推出的调查数据也于父亲节前夕公布。数据显示,25.8%的受访者计划父亲节给爸爸买礼物、请吃大餐,或者直接给现金红包;15.2%表示会打电话问候或特地回家陪他。但占比最多的却是不打算给父亲过节的人群,高达47.8%。更为扎心的是,在“哪个节日花钱最多”的统计中,父亲节被远远甩在最后,受访者花钱最多的节日是情人节的占比高达39.2%,儿童节(37%)、母亲节(21.1%)紧随其后,父亲节花钱最多的人群仅占2.8%。这意味着,父亲节的消费力不足母亲节1/7、儿童节1/12、情人节1/13……
也难怪,就连新浪微博近日也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爸爸柠檬了”。想来,今天冷冷清清的老父亲们,回想起前些日子母亲节的花团锦簇,会不会正在家中黯然神伤?
“爸气不足”究竟是谁不在意?
有男性网友表示想不通:女性有妇女节、母亲节,这些年甚至还有“女生节”等一系列巧立名目的节日,而男性只有一个父亲节,却还遭遇冷落,父亲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网友们对此展开了一番激烈讨论。
一部分网友认为,这些所谓的“父亲节”“母亲节”都是商家的套路,况且不送礼物父亲也并不在意形式,不会计较,而母亲则不同。
@风引香:营销起父亲节又赚一笔?
@修车大爷萌萌哒:什么父亲节母亲节,整西方那套,不如时不时抽空回家陪陪二老才是真的 。
@Jason_Do:难道不是因为女人在乎礼物么?男人,有一句谢谢,或者一瓶啤酒就足够了,女同胞们做到了么?
波罗的海夏伯阳:不会,中老年男性一般不会这“柠檬”那“柠檬”的。
@花枝丸子小番茄:母亲节没有表示,会被念叨好久……
也有网友认为问题出在挑选什么合适的礼物上,很多人因为选不好礼物或不知道父亲的喜好而放弃。甚至有一名女网友说,“准备送我爸一支口红,当然,如果他不喜欢,我就勉强自己用”。
@何念念:不是不愿意给咱爸过节,实在是送来送去就是那几样,不像给老妈,礼物选择余地广了去!
@鱼鱼掌:爸爸们喜欢的东西,你买不起。
@所有可爱都想拥有:还没想好送啥,主要是送母亲的太多可以选了,护肤品鲜花蛋糕……
@洛筱听焰:我给爸妈的尽量做到差不多,但是有时候不知道爸爸喜欢什么,很惭愧。
与以上两种原因不同,讨论最多、争议最大的要数“父亲的家庭地位和贡献”这一话题,有相当一部分子女认为和父亲不够亲近,所以在父亲节也没有送礼物的念头,另有一部分女性也借此表达对另一半“丧偶式育儿”模式的不满。
@陈若离:父亲节肯定没有母亲节重要啊,我老爸在家排老末的。
@罗子阳:我跟我妈的感情更好,因为坦白说从我有记忆起,跟我爸共处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一个星期。我家的条件很优渥,我爸生意做的很大,但他真的非常忙……
@_萌习惯_:礼物与家庭地位成正比!
@MOONL1GHTer:老爹太严肃了,不太好表达感情。
@是新不是心是蕊不是蕾啊喂:丧偶式育儿长大的,我对我妈肯定好,另一个只知道说风凉话的监护人就无所谓了。
@二灯师太:可能因为母亲照顾和陪伴子女的时间多于父亲不止三四倍吧。
@目童言舌:丧偶式养育孩子的父亲有什么可柠檬的,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
但是,这样的声音反倒使得原先一直保持沉默的部分男性网友看不下去了,愤起辩驳:
@_cccccccc1:男的好多出去赚钱了。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家?不算相同付出?
@周涵有心眼:我们男人这么辛苦!收到的礼物竟然连女人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不平等!
@顺水石:男人是头牛,讲真,男人挺委屈的。
不妨学做“柠檬精”
有网友说:“各种各样的节日太多,送不送礼物不重要,心意最重要。”的确,所有的节日、庆祝无非是在营造一种仪式感,而营造仪式感的目的在于定格,它促人不得不仔细体会平常时刻所来不及细究的深意,帮助我们更好地回望过往、感受当下、想象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亲节送没送礼物本身的确不重要,但通过这场节日仪式所牵出的种种现象和讨论,却值得思量。
父亲节的消费力不及情人节、儿童节,实属正常,众所周知,情侣经济、儿童经济、女性经济一直都是商家倚重的重要营收来源。不过,父亲节的消费力不足母亲节的1/7,差距之大确是出乎意料。这其中当然有性别差异的原因。调查发现,女性更乐意为仪式感买单,反过来,“她经济”的兴起也催生出越来越多女性商品和服务。综合性商场的区域划分就很能说明问题,为女性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区域远远多于男性,与女性的衣饰鞋包、护肤美妆、吃喝玩乐等丰富多彩的消费品类相比,男性商品似乎永远基础、单一,因此,才有网友表示“选不出礼物”。在《维度》调查中,最多有超过2成受访者选择服装鞋帽作为父亲节礼物,其次是烟酒,占比10.9%。而衣物、烟酒作为礼物似乎与多年前并无二致,由此看来,选择受限的外部因素可视作父亲节“爸气不足”的客观原因。
不过,“选不出礼物”的内在原因还是“不了解喜好”。从网友的讨论中可以窥见的是,这种“不了解”有“父亲太严肃”导致的敬畏有加、亲和不足,也有“丧偶式育儿”导致的责任缺失和角色缺位。其中原因是复杂、多重的,有社会文化的因素,也有家庭人为因素。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早就为母爱和父爱事先划好了框架——母爱应是慈祥温和、无处不在的,父爱应是内敛深沉、不假辞色的,母亲的主要职责在孩子的生活起居,而父亲的主要任务应是把握孩子的成长航向。就以处在中间年龄的90后一代来说,儿时学习的歌曲、课文,涉及母亲的是欢快美好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到了父亲,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月台上蹒跚的背影”和“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似乎鲜有明快表达、亲密互动的色彩。我们如果把这种人设视为理所当然,并且在一路成长中还有意无意地去强化这种角色设定,久而久之,“不了解父亲”就会是大多数人的正常感受。不过,对于这些网友,心理学家们的建议是积极跨出一步——可能你为父亲精心挑选的礼物并没有正中下怀,但其中心意,焉知父亲不在意呢?这位网友的话就挺有代表性:父亲表面“哎呀,不用买,买啥,又得花钱”,背后“看看,我孩子给买的,哈哈哈哈”……
程式化的社会分工也影响着家庭的相处模式。“男主外、女主内”仍被许多男性奉为圭臬,他们自视为“家庭顶梁柱”,将全部热情用于在外打拼,却忽视了在家庭中本应发挥的父亲角色。没有给予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陪伴和父爱,导致“丧偶式育儿”在中国家庭中屡见不鲜。在《维度》的调查中,抱怨父亲工作太忙、不顾家,彼此没有情感交流的并不在少数,占比达33.4%;甚至还有13%认为自己的父亲并不称职:“自私、懒惰、对家庭亏欠太多……”这一比例该引起父亲们的重视了。
围绕父亲节“爸气不足”的热议,没几天也将过去。但其中折射出的中国家庭伦理人情,也许值得琢磨和回味。这个父亲节,若你没送上礼物,记得平时也可给父亲送去一份“心意”;若你没收到礼物,也不妨对子女“柠檬”一次,让子女知道,你需要他(她)的爱。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