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配方(听听中医咋说)
桂枝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药大词典》言其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治风寒表证,风湿痹痛,胸痹痰饮,经闭癥瘕,小便不利"等功用。
作为群方之首——桂枝汤中的君药,桂枝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处方中用甘草的频率是最高的,而第二就是桂枝,《伤寒论》有41个方,《金匮要略》有35个方。
1、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
2、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伤寒论》说:"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学界有人认为:"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但桂枝汤不是以有汗、无汗作为辨证的要点,只要属于营卫不和的,不管是有汗、无汗,都可以用桂枝。
3、温经通阳
桂枝虽然属于辛热类药,但严格地讲,它是辛温的,不是辛热的。所以,桂枝真正的功效,不是辛热助阳,而是辛温通阳,通过温通卫阳来达到解表之效。
也就是说,人体受到外邪以后,阳气不能正常地敷布,出现营卫不和,或者经络不和、脏腑不和,都可以用桂枝来温通阳气。
4、平冲降逆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或水湿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
5、化气行水
如《伤寒论》中的五苓散。太阳受了外邪以后,水气不能敷布,表现为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用桂枝的功效就是通阳。尤其对于顽固的水肿,要重用桂枝以通阳利水,通阳可以增强气化功能。水为有形之邪,只有通过无形的阳气来蒸腾气化,才能泄出体外。
提到桂枝,就不得不提到一味有名的方子,桂枝汤。
《伤寒论》里开篇就是"桂枝汤",俗称"天下第一方"。《伤寒论》中共113方,其中桂枝的运用多达42处。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均把桂枝汤列为第一首方剂。
南宋名医许叔微曾说:"仲景一百一十三方,桂枝独冠其首。"
清伤寒学家柯琴,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又有人认为,桂枝汤始于厨下,方中桂枝、生姜、大枣均为灶厨佐料。桂枝汤虽只有五味药,但配方结构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桂枝汤多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应用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为辨证要点。
现代多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性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不单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而且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症见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桂枝汤的意义主要是调和阴阳,只要把阴阳能调和了,会调和阴阳了,那就会治病了。所以说桂枝汤被称为"众方之祖"。
一为表实无汗者禁;二为嗜酒之人,内多湿热者禁;三为阳热内盛服桂枝汤吐者禁。
所以,古人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警示。
当然如果运用桂枝汤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要考虑的是方剂是否对证,在对证的前提先再去探寻是否剂量、配比出现了问题,以及服药后的调护及禁忌,辨证施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