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琴鸟图片(3分钟了解语言大师之琴鸟篇)
华丽琴鸟的巢是怎样的?
在潮湿油加利树林的地面上活动,体型大小和生活方式都与鸡相似。以长而有 力的腿捕捉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繁殖期,雄鸟用湿土堆成特定的“求偶 场”,翘起琴状长尾不断颤动来炫耀,同时发出混合了许多模仿声的复杂鸣声。
树枝、树皮、羊齿植物、树叶、苔藓等
构成的大型圆顶巢:,开口在侧面,内衬根
茎,通常位于地面、断裂的羊齿植物残干或
岩石上。
地理分布:
澳大利亚东南部。
两性尾羽不同,成年雄鸟的琴形尾羽约
10厘米长。
琴鸟是一种什么鸟类?
雀形目琴鸟科琴鸟属鸟类的通称。 形略似母鸡,体大,浑身浅褐色。整个 尾形颇似古希腊七弦竖琴,因而得名。 仅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有华 丽琴鸟和艾伯氏琴鸟2种。
雄鸟善效其他鸟类的鸣声,甚至可 效仿某些兽叫和人的语言。雌鸟也会效 鸣,但远不如雄鸟。求偶期间,雄鸟 在树顶上搭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形“舞 台”,且舞且歌,琴羽横伸,纤羽上摆, 犹如一把阳伞。琴鸟有美丽的琴尾和学 舌的本领,是一种珍贵的观赏鸟类。
介绍琴鸟(不少于200字可加分)
为澳大利亚国鸟
它貌似野鸡,常在陆地行走。雄鸟有一条华美无比的琴形尾,并以尾羽开屏的壮观而闻名。琴鸟的尾羽与希腊的一种七弦琴极为相似,因故得名。它不仅美丽动人,还能模仿其它动物的叫声,声音十分宛转动听。
----------------
琴鸟是澳大利亚的特产珍禽,仅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上。它不但外貌奇美,而且能“唱歌”善舞,所以被誉为音乐舞蹈家。
雌雄,琴鸟羽色不同,前者平平常常,而后者的羽色和体态要远比前者漂亮得多,头部黑褐色,颊部铅蓝色,上体羽毛暗褐稍沾石板灰色,喉部,两翼和尾上覆羽呈暗棕色,特别显眼的是,雄琴鸟有尾羽16根,外侧2根的端部向外弯曲,当中2支的羽轴只有很窄的内羽瓣,其余12根的羽轴两侧分散成细丝状羽枝。当尾羽竖起展开时,这16根尾羽构成一个古代的七弦竖琴状所以得名琴鸟。尾羽大多呈栗色,镶有黑边。外侧一对尾羽特别发达,有70多厘米长,3.5厘米左右宽,羽毛底色为带银色辉光的紫红色。杂有金褐色的半月形横斑,端部弯曲处黑色,显得奇异而美丽。琴鸟
为澳大利亚国鸟
它貌似野鸡,常在陆地行走。雄鸟有一条华美无比的琴形尾,并以尾羽开屏的壮观而闻名。琴鸟的尾羽与希腊的一种七弦琴极为相似,因故得名。它不仅美丽动人,还能模仿其它动物的叫声,声音十分宛转动听。 1798年2月,有几位探险家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山区去寻找一种传说中美丽的鸟。他们翻山越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捉到了一只美丽的鸟。这只鸟貌似野鸡,全身羽饰金黄,尾羽非常发达,最外侧的两根长达70厘米,端部向两旁弯曲,炫耀时尾羽展开很象七弦竖琴。因此起名叫琴鸟。它的喙坚而直,足健善走,很少飞行。以昆虫、果实为食。它的巢与一般鸟不同,巢大且进出口在侧面,多半筑在悬崖峭壁人迹不到的地方。
琴鸟不但美丽壮观,且能歌善舞。它不但能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声,还能学人间的各种声音。如汽车喇叭声、火车喷气声、斧头伐木声、修路碎石机声及领号人的喊叫声等。歌声婉转动听,舞姿轻盈合拍,是澳洲鸟类中最受人喜爱的珍禽之一。澳大利亚还把它定为国鸟。
雄琴鸟在繁殖季节有一个惊奇的习性——建造山丘,有的甚至会在一平方公里的林间地上建造十几个相似的土丘,用以标志它的领域,警告别的雄琴鸟不得侵入。土丘造完后,雄琴鸟便开始炫耀表演。一般表演的时间是在清晨或黄昏。表演开始时,它先站在树上亮开嗓门高声大叫,仿佛是在招徕观众,然后飞下树干,登上土丘顶部,选好位置,便开始一串宏亮的鸣啭、唱到忘情之际,它的尾羽便逐渐张开并向上竖起形成七弦琴形。琴鸟的表演实际是一种求偶炫耀行为,是为了吸引雌鸟,达到交配的目的。
琴鸟是"一夫多妻",在一个繁殖期内,一只雄琴鸟能分别同若干雌鸟交配。交配之后雄鸟就不管了,由雌鸟单独建一个大型的园顶巢,在巢中产一枚卵。孵卵育雏。6个星期后幼雏出壳。幼鸟要发育两年才能完全成熟。雄幼鸟在2岁前和雌鸟相似,2岁以后才长出华丽的尾羽和羽饰。
琴鸟除了在求爱时演出外,还乐意给一种园丁鸟当婚宴上的"乐队"。这种园丁鸟不会唱歌,要举行"结婚仪式"就得请琴鸟来配合。它们不愧为鸟族合作的模范紫 貂
别名貂、貂鼠、赤貂、黑貂、大叶子,属于食肉目鼬科,拉丁学名martes zibellina,英文名sable。
紫貂体躯细长,四肢短健,体型似黄鼬而稍大。雄性一般比雌性大。具5趾,爪尖利弯曲。耳大直立,略呈三角形。尾毛蓬松。体色黑褐,稍掺有白色针毛;头部淡灰褐色,耳缘污白色,具黄色或黄白色喉斑。胸部有棕褐色毛,腹部色淡。冬毛皮以其绒毛细密丰厚、皮板富弹性、颜色滑润而成为毛皮上品。
紫貂生活在气候寒冷的亚寒带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多在树洞中或石堆上筑巢。除交配期外,多独居。视、听力敏锐,行动快捷,一受惊扰,瞬间便消失在树林中。多在夜间到地面或雪下取食,食物短缺时,白天也出来猎食,以小型鼠类、鸟类、松子、野果、鸟卵等为食,活动范围在5~10平方公里之内。每年4~5月份为发情期,妊娠期9~10个月,每胎2~4仔,3岁后达到性成熟,主要天敌是黄喉貂和猛禽。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新疆。为澳大利亚国鸟
它貌似野鸡,常在陆地行走。雄鸟有一条华美无比的琴形尾,并以尾羽开屏的壮观而闻名。琴鸟的尾羽与希腊的一种七弦琴极为相似,因故得名。它不仅美丽动人,还能模仿其它动物的叫声,声音十分宛转动听。
----------------
琴鸟是澳大利亚的特产珍禽,仅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上。它不但外貌奇美,而且能“唱歌”善舞,所以被誉为音乐舞蹈家。
雌雄,琴鸟羽色不同,前者平平常常,而后者的羽色和体态要远比前者漂亮得多,头部黑褐色,颊部铅蓝色,上体羽毛暗褐稍沾石板灰色,喉部,两翼和尾上覆羽呈暗棕色,特别显眼的是,雄琴鸟有尾羽16根,外侧2根的端部向外弯曲,当中2支的羽轴只有很窄的内羽瓣,其余12根的羽轴两侧分散成细丝状羽枝。当尾羽竖起展开时,这16根尾羽构成一个古代的七弦竖琴状所以得名琴鸟。尾羽大多呈栗色,镶有黑边。外侧一对尾羽特别发达,有70多厘米长,3.5厘米左右宽,羽毛底色为带银色辉光的紫红色。杂有金褐色的半月形横斑,端部弯曲处黑色,显得奇异而美丽。
雀形目琴鸟科的1属。雀形目中体型较大者,体形略似母鸡;通体浅褐色。整个尾形颇似古希腊七弦竖琴,因而得名。雄鸟最外侧的尾羽先端外卷成弧形,上缀金褐色冠状斑,边缘黑色;中间12枚尾羽纤细如丝;还有2枚触角状羽;雌鸟不具此种装饰羽。有华丽琴鸟和艾伯氏琴鸟2种,仅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
琴鸟生活于热带雨林的密林中,营地栖生活。一雄多雌。雄鸟善效鸣鹦鹉及其他鸟类的鸣声,甚至可效仿某些兽叫和人的语言。雌鸟也会效鸣,但远不如雄鸟。5~6月营巢,筑于高树上;巢呈圆顶状,由雌鸟完成。求偶期间,雄鸟在树顶上搭一个直径约1米的圆形“舞台”,且舞且歌,琴羽横伸,纤羽上摆,犹如一把阳伞。雌鸟的尾羽在繁殖期间卷向一侧。
琴鸟是一种珍贵的观赏鸟类,美丽的琴尾和学舌的本领都深为人们喜爱。过去常被乱捕滥猎,现在已严加保护,并引种到他处驯养琴鸟是澳大利亚的特产珍禽,仅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上。它不但外貌奇美,而且能“唱歌”善舞,所以被誉为音乐舞蹈家。
雌雄,琴鸟羽色不同,前者平平常常,而后者的羽色和体态要远比前者漂亮得多,头部黑褐色,颊部铅蓝色,上体羽毛暗褐稍沾石板灰色,喉部,两翼和尾上覆羽呈暗棕色,特别显眼的是,雄琴鸟有尾羽16根,外侧2根的端部向外弯曲,当中2支的羽轴只有很窄的内羽瓣,其余12根的羽轴两侧分散成细丝状羽枝。当尾羽竖起展开时,这16根尾羽构成一个古代的七弦竖琴状所以得名琴鸟。尾羽大多呈栗色,镶有黑边。外侧一对尾羽特别发达,有70多厘米长,3.5厘米左右宽,羽毛底色为带银色辉光的紫红色。杂有金褐色的半月形横斑,端部弯曲处黑色,显得奇异而美丽。
琴鸟是澳大利亚的特产珍禽,仅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上。它不但外貌奇美,而且能“唱歌”善舞,所以被誉为音乐舞蹈家。
雌雄,琴鸟羽色不同,前者平平常常,而后者的羽色和体态要远比前者漂亮得多,头部黑褐色,颊部铅蓝色,上体羽毛暗褐稍沾石板灰色,喉部,两翼和尾上覆羽呈暗棕色,特别显眼的是,雄琴鸟有尾羽16根,外侧2根的端部向外弯曲,当中2支的羽轴只有很窄的内羽瓣,其余12根的羽轴两侧分散成细丝状羽枝。当尾羽竖起展开时,这16根尾羽构成一个古代的七弦竖琴状所以得名琴鸟。尾羽大多呈栗色,镶有黑边。外侧一对尾羽特别发达,有70多厘米长,3.5厘米左右宽,羽毛底色为带银色辉光的紫红色。杂有金褐色的半月形横斑,端部弯曲处黑色,显得奇异而美丽。琴鸟(Lyrebirds):雀形目琴鸟科的两种澳大利亚鸟,因求偶炫耀时尾羽展开的形状尤如一张竖琴而得名。鸣声亦悦耳。地栖。体褐色,色似雉鸡。共1属2种4个亚种琴鸟能长到家鸡一般大,颜色为红棕色。雄性的外尾羽在部分展开时呈古典竖琴状,内尾羽则像花边一样。琴鸟的尾羽在秋季时会脱落,春季又会再生。
琴鸟把它那穹顶式的窝安在地面上,一个窝一个蛋,蛋上有褐色大斑点,略带紫色。琴鸟是最大的,并且是最古老的栖木鸟类。琴鸟擅长奔跑,不擅飞行。栖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林区。
华丽琴鸟的介绍
华丽琴鸟(学名:Menura novaehollandiae)是雀形目琴鸟科的鸟类。和雉鸡类没什么区别,不过它属于雀形目,体长80~100厘米左右,是该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鸟具有长达70cm的尾羽,最外侧尾羽宽阔且向两侧卷曲,外观酷似竖琴,极其珍贵。是澳大利亚的国鸟,1930年澳大利亚政府制定法律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