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囧妈(你为啥就这么作)
“千万别跟老妈吵吵,吵输了你会挨骂,吵赢了你会挨打。”
嗯,这话我深信不疑。尤其在看了《囧妈》之后。
年届四十的徐伊万和老妈卢小花处不来,这似乎是个普遍现象。我们之中的哪一位,要是能和老妈在同一间屋子里呆够一星期,不出门不溜号形影不离,送你一个大写的“服”!但囧就囧在,阴差阳错之下,徐伊万跟老妈上了同一列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六天,同一车厢,亲情的萌点就这样突如其来的爆发了!
囧妈卢小花一出场,我就笑了。唉,谁都有一个同款妈,穿衣必要艳花的,出门能把家搬着,事事要替你张罗,讲道理最后都是你没理……她会不断往你嘴里塞各种食物,恨不能直接在你肚皮上装个拉链往里塞吃的。几点该喝水、喝哪几种水、喝多少量,一样都不能错。外边遇到了异性朋友,你跟人热乎点,她觉得你搞不正之风,你跟人冷淡点,她又怨你古怪不好处。我的亲娘哎,你到底要我怎样?!
这一类妈妈,她们特别爱我们,但爱到至深处,也就成了子女心中挣脱不掉的控制欲!无怪乎囧妈最后冲着儿子一把眼泪:“我知道你烦我,可我是为你好啊!”
是啊,我也有位六十多岁的妈妈,我也不能理解她的很多行为说到底,至亲骨肉之间,是最爱的人,也是最不懂的人。
电影《囧妈》完全可以当成是母子相处的教材片来看,这是一部最能淋漓尽致反映两代人隔膜的片子。其中三个细节,值得格外拎出来说说。
首先是情感的遗传效果。做了十几年情感类节目,我们经常说“一个家里,你最讨厌谁,往往你就最像谁”。一个家庭的情感模式,一定有它的代际遗传性。电影里的徐伊万妥妥的就是这个例子。他嫌老妈太有控制欲,不论对丈夫还是儿子,时时刻刻得按照她的节奏来,总想把徐伊万打造成她幻想中的儿子形象。于是徐伊万在和妻子的婚姻中,不自觉地复制了老妈的性格,他对妻子的工作、喜好、乃至生活细节……无一不想全盘操控。做生意哪怕自己赔钱也不能让妻子赚到钱!这是啥心态?典型的控制者啊!
这可以折射到我们身边太多太多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太多太多这样爱的厮杀。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至亲骨肉变得越来越不可爱,你得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也许你的身上也隐藏着和他一样一样的习性。
第二,家有作妈是为啥?看到徐伊万的囧态,电影院里笑声一阵接一阵。但笑过之后你却能深刻体会身为子女的那种囧境。徐伊万的老妈花两万块报了个海外演出团,去莫斯科圆梦,还必须得坐六天六夜的火车去。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作。你怎么就不能老老实实做飞机去呢?你怎么就不能踏踏实实在家安享晚年呢?可你发现,很多老年人的快乐,恰恰来源于给儿女制造的“不快乐”。很多朋友来找我聊爸妈的问题,言称自己天天被作妈作爸给气到疯!人间不止苏大强,遍地都是卢小花啊!但细想过之后却发现,爸妈的作,不过就是一种“求关注”。儿女大了,越来越忙了,有空没空都不愿陪陪爸妈了,我们都是耐心太差,不到实在让自己难受的时候,根本不会沉下心去跟父母交流。于是爸妈潜意识中就开始想“生事”,因为只有他们“生事”,儿女才能回到他们身边去“平事”。这就跟小朋友要用淘气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一样,亲情也是五十年一轮回,小时候我们用捣蛋来牵住父母的心,长大后父母用折腾来索要我们的爱。这就是浓到骨血的爱。
第三是最让我动容的片段,在影片的结尾,徐伊万陪着妈妈回到了家里,妈妈坐到镜前,摘下了假发,露出了稀疏花白的头发。那一瞬间,我没忍住,直接哭了。之前徐妈妈一路烫着发化着妆,花衣服一天换一套,唱着歌跳着舞去莫斯科演出。那就是一个妥妥的“潮妈”形象。可在卸下假发的那一瞬间,苍老的现实掩盖了一切热闹的假象。独自一人的生活,儿子不能理解的孤独,生活苍凉的底色显露无疑。不论你再怎样挣扎好胜,也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我相信那一瞬间,触动了每一个儿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身为儿女,每年春节都是一次与父母相处的囧途之旅。不知何时,我们变得害怕与父母独处。七天的朝夕,相处的琐事,儿女总说:“一到过年就发愁,跟他们什么道理都说不通!”
借用电影中的一句话:“你那么讲理,就是不讲理!”
是啊,家是讲情的地方,处处都讲公平道理,家也就不像家了。
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和父母一样琐碎的老头老太,看完了《囧妈》,我觉得可以对爸妈再多一点爱和理解。(文:苏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