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农历七月不结婚是什么意思)
农历七月又叫什么
农历七月又叫兰月、巧月、瓜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孟秋、初秋。
农历七月的主要节日有七夕、女儿节、中元节。
相关解释:
1.兰月:指农历的七月,因许多品种的兰花在七月吐芳,馨香无比故得名。
2.巧月:七月七日是中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3.瓜月:因七月瓜果飘香,故得名。
4.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根据农历24节气排定。通常是:农历七月为孟秋,按节气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日子
5.初秋:秋季的头一个月,即阴历七月。
七月七日的乞巧节,就是青年男女相亲、相识、有缘在一起的节日。古代中元节就是“孝老节”,这个月份客居在外的人,都要以祭奠先人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思乡念祖之情。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相关别称:
1.八月:桂月、壮月、仲秋、南宫、仲商。
2.九月:菊月、玄月、季秋、晚秋、暮商。
3.十月:良月、阳月、子春、孟冬。
4.十一月:冬月、葭月、辜月、仲冬。
5.十二月:腊月、涂月、嘉平、季冬、冰月。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农历七月
为什么农历七月七称为鬼节?
七月七不是鬼节。
七月七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七日晚上举行,故名“七夕”。七月七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七夕节既是拜七姐节日也是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鬼节是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现民间俗称为鬼节。至于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道教地官说,佛教的目连救母说,秋祭起源说。
农历七月为什么是“鬼月”?
农历七月,是我国民俗传说中的“鬼月”。据说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日,掌管地狱的地藏王菩萨,便会打开鬼门,放出饿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
我国古时候多数人们相信有鬼神存在。传说凡是正常死的人,都可以投胎转世。那些罪孽深重,意外横死的人,死后变成“大庙不收,小庙不留”的孤魂野鬼。这些嗷嗷待哺的无主孤魂,游荡人间。有的恶鬼还会趁机骚扰世间活人,使人们遭到凶险意外而丧命。因此,每年这段时间意外死亡的人,往往被附会为“被鬼抓走了”。是不是因为这个月有个鬼节呢?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这段日子里,阴间的无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道家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盂兰节的起源是博爱的表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
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
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
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佛教典故
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所以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
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七月半鬼节的来历
每年夏历七月十五这这天,是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但是,“中元节”是中国道教的叫法;夏历七月十五这天,佛教称之为“盂兰盆节”,民间则称之为“鬼节”。当然,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及其民间的鬼节,既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是,这三节又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内涵。
一,道教的“中元节”
按照道教的文化逻辑,一年的时空应该分成上下阴阳两半,而且,中国道教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将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说的“官”,不是指人间官员的“官”,而是指意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类似于中国围棋对奕中的“官子”的那个“官”。
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中国道教不同于世界上的的许多宗教。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基督教那样讲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体,这使得宗教传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中国道教传教的目的很明确,道教传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传播道德伦理是“因材施教”的。对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经》的道理,对那些智慧不够或者没有多少时间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伦理建设的人,就采取编写故事去说明道理,“寓教于游乐”,就是来源于中国道教的传教方法。
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其实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中元节这天,有思想和有时间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一起共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对于一般教众,道教则创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于游乐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有个叫做陈子祷的人与龙王女儿结婚,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三个任务,他们法力无边,分别要在这三天到人间巡游,检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否好还是坏,对于那些道德品质好的人,他们就给予赐福,否则,他们就要降罪。但是,中国道教又是一个很宽容和随时给予人转变更新自己的机会的宗教,所以,“中元节”并不仅仅是个奖励善良和惩罚恶劣的的节日,而主要是个“赦罪节”,所以,“中元节”又是中国节日中的“忏悔节”和“赎罪节”,一年中有罪过的人可以在中元节这天通过各种仪礼去检讨自己和请求天地人的宽恕。
二,佛教的“盂兰盆节”
传说,有个叫做目莲的人做梦,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木莲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佛教僧众集体为木莲母亲念经超脱,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由此可见,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是不是为了给死去的人一个聚会的日子
农历七月是什么季节
农历七月多为阳历八月,按节气来算应当是立秋之后,当为秋季。但是按照季节的气候学划分来说不同地区的季节不一样。可以参见农历七月一般是新历8月,新历的6、7、8月是夏季,12,、1、2月是冬季,3、4、5月是春季,9、10、11月是秋季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七月十五 鬼节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