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调研与探索——上海市金山区职业教育集团典型案例
摘要:金山区职教集团作为首批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充分认识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在上海市教委职教处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的组织管理下,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模式创新等调研与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上海市金山区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调研活动
执笔人:金四云 沈栋鑫
一、实施背景
(一)宏观背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健全多元办学格局,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政策,推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是职教集团工作的方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职教集团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
(二)区域背景:金山打响“上海湾区”城市品牌
到2025年,金山区将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引领、新兴产业特色鲜明的“上海制造”品牌重要承载区,都市现代农业兴旺、人文生态优势显著的乡村振兴先行区,交通枢纽功能完善、要素集聚、辐射明显的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金山区将引导区域内职业院校,重点开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有关的专业。
到2035年,金山区将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动能更强劲、产业特色更鲜明、乡村韵味更浓厚、节点功能更完备、市域治理更精细、品质生活更美好的产城融合样板城市,成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充分展示金山“活力湾区、美丽湾区、幸福湾区”的城市品牌形象。
金山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同社会、生产、生活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院校责无旁贷,必须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
(三)集团背景
金山区职教集团现有成员单位87家,其中政府职能部门15家,行业协会3家,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12家,企业57家。
尽管集团有57家企业成员单位,占比近三分之二,但真正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不多,深度合作更少,而校企合作更多地体现在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上。知名企业或规模企业需要的人才规格高(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岗位起码大专以上学历),且要求留得住。针对中职层次的岗位,比如焊工、操作工等,中职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缺乏产教深度融合的合作机制。所以,如何从政策上引导,措施上改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目标
(一)通过调研,了解成员单位的现状,征求它们对集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职教集团的平台功能,进一步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校企全面合作之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二)通过调研,了解制约产教融合的瓶颈问题。通过调研,学习、借鉴兄弟职教集团的成功做法。通过调研,为政府部门制订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通过调研,建立区级校企合作基地,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
三、实施过程
(一)深入调研:通过线上调查问卷和线下实地走访两种方式
1.调查问卷:下发调查问卷,并汇总、整理。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招聘哪些层次的员工?企业如何开展顶岗实习的?职校毕业生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企业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情况?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如何做到双赢?制约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等等。
2.实地调研:主要赴现代农业园区(廊下)、金山工业区、松江区职教集团,专题调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建设。
(1)现代农业园区(廊下):廊下食品企业较多,但企业用工情况不容乐观,廊下镇居民就业基本饱和。为此,集团和企业一致认为:企业应主动融入学校实践基地,抱团发展,探索食品行业留人机制,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同时,充分发挥金山区域职教集团的平台作用,对适合于职业教育的本地子女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例如冠名班),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推进产教融合。
(2)金山工业区调研:金山工业区有400家左右企业(其中集团成员单位24家),人员需求量大,尤其缺少检测、机电等方面的人才,企业非常愿意为集团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从中储备未来人才。集团希望工业区协助集团与园区相关企业的沟通、交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希望企业的工匠到院校授课作讲座,宣传企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也欢迎企业到院校开展体育联赛、烘焙活动等,增进校企间的交流。
(3)松江职教集团调研:在松江区职教集团组织下,聚集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广泛资源,企业、院校紧密合作,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区级校企合作基地。合作基地由集团协调,区教育局、区人社局、财政局、总工会等部门参与,辖区内职业院校会同相关企业(注册在本区)联合组建而成。校企双方联合申报,根据项目内容申报经费,接受项目答辩(明确建设目标、任务、职责),项目中期考核、项目结束进行绩效评、表彰。区财政从地方教育附加费中安排配套专项经费,分两次向相关企业拨付基地建设经费。通过企业和院校的紧密合作,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二)现状分析
1.矛盾明显
在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上,政府与民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而院校与企业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注度也不一样。
(1)政府与民间之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25年来首次大修的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但民间普遍存在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看好普通教育,认为孩子进职业学校似乎“没有面子”。职业教育往往被视为“他人的教育”“失败者的教育”,只有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人,才会去接受职业教育。
(2)企业与院校之间:企业方面更注重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即人员的需求);而院校方面则更希望企业能够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即人员的培养)。尽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已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但在现实中存在着双方合作热情不高、合作不到位等难题。
2.需求不同
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与院校有着不一样的的需求。
(1)企业需求:希望与集团、院校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依托院校开展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尤其培训技术岗位的职工(机电、品控等);希望院校提供肯吃苦,留得住的人员,人员以高职以上学历为主,注重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希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储备企业后备人才。同时,希望得到政府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等。
(2)院校需求:希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包括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题研究与技能竞赛等;安排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双师型”队伍建设需要),派人员担任特聘兼职教师;希望企业文化进校园、宣传工匠精神等。
(三)解决办法
1.宏观方面
(1)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像重视普通教育那样重视职业教育,破解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2)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通过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得以解决。职业教育学校要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真正培养出造福社会经济的技术人才,蓝领也能成精英。
(3)推动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融合,普通中小学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与劳动技术教育。
(4)打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壁垒与门槛,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地方政府要从财力上加大支持力度。既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那就不应有所偏废。要在用地、税收、资格认定等诸多方面,给职业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5)职业教育本身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明确发挥企业职业教育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2.微观方面
(1)职教集团建立交流、沟通、合作平台,达到融合共赢的目的。
(2)在政府指导下,制定相应政策,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给予奖励。
(3)开展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工匠精神进校园等活动,立德树人,双元育人。
(4)建立区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由一家职业院校和一家企业(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联合牵头组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区财政从地方教育附加费中安排配套专项经费,由人社、财政、教育、工会等部门组成评审小组。
(5)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遴选区级产教融合性企业(在金山职教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拟培育10-15家区级产教融合性企业)。
四、实施保障
(一)政策保障
充分发挥区域职教集团中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制定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通过职教集团这个渠道和平台,大力宣传,更好地推动集团化办学。
(二)机制保障
由政府职能部门和职教集团组成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不断总结和交流;对申请建立基地的单位和项目进行评审,表彰和奖励优秀基地。
(三)经费保障
集团积极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所开展的各类活动,优先给予经费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区财政从地方教育附加费中安排配套专项经费。
五、特色与成果
(一)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实依据和政策建议。
(二)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平台,交流、探索、实践、共赢,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元育人”的目的。
(三)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六、体会与思考
(一)政府主导是关键
争取政府相关委办局的支持,多部门发力,发挥各自所长,能够有效助推区域层面的产教融合工作。
(二)企业参与是根本
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积极性至关重要。
(三)资金支持是动力
配套专项资金支持大大激发校企双方的工作热情,但须建立申报、考核、评估制度,保证项目的质量。
一个制造业大国,绝不能缺乏优质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既关系到国计也关系到民生。从宏观讲,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基础性工程,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社会的永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从微观来看,发展“人人有技能、个个有本领”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更充分就业,尤其是我们本地的子女,能为家乡服务,对个人、家庭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