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见闻|我们跟着爱心人士深夜给骑手送物资,却走进了一栋没完工的大楼
这两天,上海外卖骑手的处境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
4月19日晚,我们得知,有爱心企业正紧急筹措一批食品物资,准备连夜分发给住在不同点位上的骑手们。这里的“点位”,可能是桥洞、大楼,也可能是各种隐蔽的街头角落……
我们决定跟着物资车辆一起,去看看外卖骑手们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
面包和蚊香
首先要知道骑手们住在哪里。
此前,爱心人士已委托周边三家药店,请前来取药的骑手在表格上写下地址、人数和联系方式。当晚10点,我们开车到三家药店取到表格。“骑手们取药匆忙,很多人拿了就走,没来得及留地址。”药店工作人员说。
三张表格上,一共留下了7个地址,分布在浦东和浦西,字写得歪歪扭扭,部分地址描述语焉不详,每个点位的人数在5—20人不等,总人数在200人左右。后来我们才知道,很多骑手有顾虑,担心地址暴露,所以故意写得模糊。
出发前,我们打电话一一核实表格上的地址,准备排出一条最经济的送货路线。打给其中一位骑手时,他说自己正好在附近。几分钟后,昏黄的路灯下,一位看上去40来岁的骑手伴随着电瓶车出现在我们面前。
他叫老崔,鬓角已有白发,老家在陕西,来上海已经两年多。老崔是一名兼职骑手,本职工作是厨师。疫情前,他白天做饭,晚上送饭,现在餐厅歇业,为了生计,他只好全天跑单,一般早上7点出发,晚上10点左右收工。
跑单前,骑手们要确认自己持有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老崔说,他们都有经常去的核酸检测点。“不测核酸是不行的,为了我们自己和客户的安全。”
晚上11点半左右,物资车辆抵达,两辆大卡车里装了辣鸡腿、面包、卤蛋。老崔看着一箱箱食品不停道谢,只是过了会儿,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请问这些物资里有蚊香吗?”
老崔的话让在场的人一愣。他见状赶紧解释:“我们住在附近一栋没完工的大楼里,最近天气热起来,晚上蚊子越来越多,大家都被叮了满身的包,但外面也买不到蚊香……”说话时,老崔一直憨厚地笑。
没完工的大楼,越来越多的蚊子,大家显然没想到这一需求。“实在不好意思,这次只有食品,我们把蚊香记下来,看下次能不能送来。”
卸货的空档,我们问老崔,为什么住在那里,平台没有安排酒店吗?老崔说,自己是兼职,平台有很多签约骑手需要先安排,资源有限,无法兼顾,他们只好自己找地方住。幸亏一个好心人告诉他们,附近有一栋未完工的大楼,可以暂时供他们居住。虽然楼内没水没电,但至少可以挡挡风。现在,大楼里已经住了15位骑手。
老崔他们按人数拿到了两箱鸡腿、两箱卤蛋和四箱面包,大概是一周的量。我们和老崔一起,向那座神秘的大楼出发了。
大楼和桥洞
老崔所说的大楼不远,由他带路,我们开车几分钟就到了。
这栋楼不知是烂尾了,还是暂停施工了,总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钢筋混凝土。我们把物资卸在一楼,准备上楼去“房间”里看看。
老崔叫来了一位伙伴小柏,大概20多岁,身材厚实,穿着一件好几天没洗的蓝外套。他自嘲,最近已经换了好几个住址,最开始在广场边,接着是菜市场,后来又去了桥洞,因为桥洞风大,最后来了这里。
大楼里漆黑一片,我们打开手机手电筒,脚边堆着各种建材,落脚要很小心。楼梯口有扇半人高的铁门,得弯着身子才能钻进去。沿着楼梯上楼,手机画面摇摇晃晃。进门,赫然发现地上搭着一个帐篷,里面有人正在熟睡。小柏说,这位骑手原来喜欢钓鱼,帐篷是他自己带来的户外装备,这次派上了大用场。
骑手们分开住在二楼和三楼,楼里除了承重墙柱几乎一无所有,靠窗的墙壁还没完全建好。老崔带我们往里走,打开一扇小门,看样子应该是杂物间,大概就几平方米,刚好能摆下一张简单的床铺,小柏就住在这里。“最近蚊子多,睡不踏实。”
走了一圈,老崔和小柏送我们下楼,一直送到大门口,目送我们离开。
凌晨12点半,离老崔和小柏2公里处,我们在马路边遇到了来接物资的黄先生,他也是在表格上留下电话的骑手之一。
黄先生是广西人,来上海已经十多年,看上去有些文气,之前干的是餐饮,现在也是一位兼职骑手。他说有10名骑手住在路边桥洞下,他对这一带很熟悉,因此很快找到了这个临时住所。车辆开不进去,我们步行跟着他往桥下走去。
桥洞紧挨着菜市场,地上打着几个地铺,相互隔几米远。桥洞里的照明灯似乎坏了,一闪一闪的让人心烦,骑手们只好把头埋进被窝睡。“你看,现在这里睡了五个人,大家距离都很远。为了减少风险,大家会错开工作,白天一半人去跑单,另外一半人休息,晚上再轮换。”
条件的确艰苦。“我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今天想洗个头,找了半天没有水,只好拿两瓶矿泉水冲一下。”
让我们有些意外的是,黄先生家的小区就在桥洞旁,妻子和两个孩子都住在那。原来,疫情切断了他的收入来源,为了赚钱,他只能和居委申请外出跑单,但出小区后不能再回去。
妻子知道他住桥洞,很担心,总是问他晚上冷不冷。“冷不冷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得照顾好一家人啊。”说这话时,黄先生的眼眶红了,我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