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入睡是常态,最忙只睡3小时,致敬松江这群战疫一线的“1号先锋”|党旗飘飘
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守护。在抗疫一线,来自松江区税务局的军转干部们奋战在流调排查、入户宣传、核酸检测、物资发放等不同岗位,充分发挥“硬核力量”,织牢疫情防控基层防线。
流调溯源“侦察兵”
“您好,我是流调溯源前方工作组的,耽误您几分钟时间,有几个情况需要向您了解……”“请问您近期去过某超市吗?您的名字是……”3月9日起,区税务局葛明被抽调至区疾控中心参与流调工作,总是不定时收到流调名单。无论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接到流调任务,葛明都能像“侦察兵”一样,迅速摸排每一个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探寻每一位患者的感染来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准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奋战在流调溯源工作的一线人员来说,凌晨一两点才睡是常态,最忙的时候,每天只睡3个小时。面对辛劳的工作状态,葛明说:“尽职而已!”葛明曾是部队的军运助理,负责部队中的车辆管理、分队指挥、军交运输等工作,部队的工作让他养成了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作为区税务局唯一一名参与区疾控中心专项志愿服务工作的党员,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熬得通红的双眼、整理清晰的数据、昼夜运行的电脑,葛明与疾控人一起履行“时间就是生命”的效率担当,为抗疫前线人员提供有力支援。
志愿服务“运输兵”
“接上级重要任务,请于8时15分前到达区政府南门集合。”3月的一个清晨,周忠良与其他9名同事一起乘坐上前往九里亭街道的大巴,开始了长达20小时的疫情防控志愿工作,51岁的他是“1号先锋蓝”志愿队成员中最年长的一位党员,但在防疫一线他毫不逊色,挨家挨户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引导居民完成核酸登记、帮助居民传送快递,完成任务时已是次日凌晨。
20年的部队生涯让“若有战、召必回”这句口号深深地刻在了周忠良的骨子里。在这次志愿服务后,周忠良第一时间到社区“双报到”,助力社区做好核酸检测采样秩序维持、抗原检测试剂盒分发、生活物资运送等事项,他时刻保持战斗姿态,积极响应号召,努力当好抗疫前线的“运输兵”。
核酸检测“防卫兵”
税务干部刘维韬与妻子都是退役军人。疫情期间,妻子作为基层社工,早已在社区奔波忙碌,并叮嘱他守好自家阵地、管好家里人。
但在微信群中看到征召志愿者的通知,刘维韬果断报了名,“临睡前看到在招募志愿者,没多想就报名了”。他还未来得及帮家里准备封闭期间的生活物资,就匆匆来到九亭镇一闭环管理小区,穿好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贴上“1号先锋蓝”志愿标志,整装完毕的刘维韬在小区值勤点接过了志愿服务的接力棒,投入到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采样、为居民答疑解惑等工作中。
等核酸检测采样结束,刘维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为居民分拣快递和外卖,当起了社区“快递员”。他说:“在疫情防控的考验面前,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更应该挺身而出,这是责任也是担当。”“爸爸妈妈加油,我会做好小小男子汉,照顾好家里。”刘维韬的儿子也深受父母的影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逐渐成长。
疫情防控“勤务员”
从武警上海市边防总队转业的税务干部张海珊是区局第八税务所党支部的支部委员,也是所内的业务组长。妻子是一名村居工作人员,自本轮疫情以来,就一直驻村开展疫情排查工作,家中只留张海珊和上预初班的女儿。张海珊家所在的文景苑小区由于出现确诊病例,于3月28日晚实施封控。张海珊在居家办公、照顾女儿之余,踊跃报名成为了小区防疫志愿者。
一天,一车18吨的防疫物资送至小区,张海珊和其他志愿者们卸货、递货、转交、搬运、消杀,每个环节有条不紊,半个小时就顺利完成工作。“你们是小区的工人吗?”随车来的司机见证了卸货的全过程,误以为志愿者们都是专业的装卸工人。将货物分类摆放好以后,张海珊急忙回到家给女儿做好午饭,看到小区志愿者群里紧急招募分拣人员,便又匆匆前往支援。
社区工作“指导员”
吴成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陆军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转业到区税务局工作。在社区抗疫工作中,他又多了一个新的称号——御上海居民区疫情防控党支部“第二书记”。作为区税务局选派的12名“第二书记”之一,吴成华到岗后迅速配合居委会建立起志愿小组、党员突击队。
“今天早上7时开始做核酸,请大家根据工作安排做好准备”“核酸检测完后,请各位根据分工核对检测名单,务必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物资将于下午5点到达,请大家提前做好分发安排”……疫情下的社区工作烦琐,人手紧缺,从社区消杀工作到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从生活物资采买到困难群众帮扶,从志愿服务管理到紧急情况救助,吴成华作为“第二书记”、社区抗疫工作中的“指导员”,全方位了解社区防疫现状,把疫情防控的要点、群众的“急难愁盼”装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