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文章:日本不应在南海发挥破坏作用
参考消息网4月17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4日发表题为《在南海,日本不应发挥破坏作用》的文章,作者系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丁铎。全文摘编如下:
4月9日,日本和菲律宾在东京举行首次“2+2”外长和防长会晤。这再次证明,日本将菲律宾视为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安全点以及其介入南海问题的关键点。
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日本不断试图在南海问题上施加影响。时任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的柳井俊二为南海仲裁庭任命了3名法官,他早在2013年就曾在日本担任为首相重建安全法制基础咨询小组的主席。该小组的主要职能是为日本政府修改宪法、解除集体自卫权禁令、强化日美同盟寻求法律依据和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日本一直从外交、舆论、国际法和军事等多个角度在南海问题上批评中国。最显而易见的做法是在国际会议和双边或者多边会议上批评中国的南海政策和活动。
日本与中国在东海存在领土和海洋划界争端,因此有干预南海事务的强烈动机和意愿。根据美国总统拜登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日本在美国主导的地区“小多边”安全机制中的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它也将相应加强与美国其他盟友的协调。换句话说,日本未来几年可能会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变得更加强势和积极。
但它的立场带有双重标准的意味。日本一直坚称面积只有两张床大小的“冲鸟礁”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虽然日本强调在国际水域的“航行自由”,但它对其他国家的船只通过吐噶喇海峡发表了不负责任的言论。
此外,日本不顾许多国家的反对,坚持把福岛核电站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
因此,当日本解读和运用海洋法的规定时,国际社会有理由质疑,那究竟是出于对国际法价值的真正尊重,还是出于对其自身政治利益的实际考虑。
日本不是南海争端的当事国,20世纪上半叶在南海和东南亚有着不光彩的历史。在南海问题上,日本应该更加谨言慎行,发挥建设性作用,而不是通过与华盛顿合作建立集结封闭和排外的小圈子,加剧碎片化和基于集团的分裂,从而推动群体对抗并且扰乱地区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