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竹园小学:菜篮子工程大作为 项目化学习巧当家-龙阳校区第九周学习空间“YUE旅”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饮食情况与幸福指数紧密相关。吃什么,关系到生活基本保障需求;怎么吃,体现出个体创造幸福的能力;吃怎样,映射着餐桌上的美好故事……饮食,关联着生命的质量和尊严。为了变得更好、体验更佳,整个领域不断优化、升级,形成某个时代、某个环境、某个民族特有的,我们称之为饮食文化。
从饮食到饮食文化,这段距离我们带着学生一起丈量。以当下的疫情为背景,涂抹团结、互助、智慧、乐观……这些暖色调汇聚成阳光,穿透乌云。
菜篮子工程辐射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龙阳校区学科团队开展这个项目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致力于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实践的经验积累,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随着菜篮子工程深入,科学的力量、生活的能量通过学生传递给每位家长。
小小菜篮子蕴含大大学问,平凡餐桌上演奏幸福交响乐。在这个特殊时刻,聚焦“吃”的当口,一起走近竹园小学龙阳校区“菜篮子工程”项目化学习中,去感受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的风范,去欣赏小吃货也是美食家的智慧,去点赞小少年也是小公民的担当!
项目由来
说是“菜篮子工程”,其实是偷换概念。我们将这个民心工程浓缩在一次学习实践里,一个普通厨房中。从一颗菜的储存到食用,从一种营养的认知到摄入,学生人在家里,也在这个伟大的工程里,目光聚焦厨房,心已飞到远方。
选择这个项目最开始缘起“抢菜”经历。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我们希望在这个项目中,深入挖掘那份紧张中的小惊喜、小确幸,困难中的自力更生和乐观豁达。
民以食为天。疫情当下,居家隔离,一日三餐将整个家庭渲染出最浓郁的烟火气,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乐响起来,餐桌边的谈天说地笑起来,门挡住了病毒波及,又留下了满室温情……这些不都是菜篮子中的美好一面吗?
竹园少年不只是一种身份,还有家里的小主人,小鬼也能早当家;社会的小公民,风吹草动也能做奉献。这一阶段,我们暂时被疫情所困,但学习成长的脚步不受困。从最基础、最重要、也是关注度最高的菜篮子上,展开我们的研究与实践,小小餐桌的菜肴变化,小小冰箱的储备现状,与父母交流的信息所得,去探知疫情对于生活最直接的影响与启迪,去认识困难时期智慧的能量、乐观的度量以及信念的力量。同时,从党和政府对老百姓“菜篮子”一系列补助关怀政策的感怀中,从小区居民间的温暖相助中,去拥抱这一艰难时期的不容易、及时雨与携手行,去感受人与人之间虽被疫情相隔,但心凝聚在一起的蓬勃力量!
项目设计
【项目名称】管好菜篮子小鬼早当家
【本质问题】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
【驱动型问题】
居家隔离期间,我们作为家庭一份子,如何为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建言献策?
项目实施
(一)入项活动
(二)项目推进
周一:规划和思考
一二年级——
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老师们在直播课堂上,用图文模板展示和音频视频讲解的方式,边讲解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边示范,鼓励孩子们通过观察启动研究,引导他们认一认、数一数、算一算、比一比去发现生活中学问,冰箱里的知识。
三四年级——
中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思维能力,老师们设计了实验观察表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可以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来“搭配”,可以通过烧菜实践来统筹所花的时间,再思考改进,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玩罗德查询等,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来完成本次项目化学习。
五年级——
面对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高年级学生,老师们在启动会上以设计挑战赛、厨房大“找茬”等趣味项目,引导学生建立标准,精准聚焦,倡导多途径调查,多角度对比。基于实证、数据,制作统计图表,撰写建议书,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提升思辨力。
周二:学习和探究
一二年级——
低年级的小朋友围绕着冰箱忙开了。有的以识字交流为主,认识了小冰箱里的蔬菜,给蔬菜制作了姓名贴,并尝试通过整理冰箱来认识疫情前后冰箱变化。有的打开冰箱认真数菜并一一图文记录,有的找出一些水果或菜进行比重。没有合适的称量工具,也有智慧小脑袋化解;遇到不认识的,更是勤查、勤问,忙得不亦乐乎。
三四年级——
中年级的同学在菜篮子工程中,各显神通:通过实验记录,每天植物的变化难逃法眼;通过搜索比对,制作app抢菜攻略,so easy;通过信息检索,蔬菜和荤菜搭配有讲究;通过模仿学习到实践超越,菜肴最快出锅,看我一键启动……
五年级——
高年级的同学俨然一个小专家:对于厨房的功能划分亮出独到见解,对于自家厨房“防疫”更有了进一步想法;又像一名小记者,事先设计采访问题绞尽脑汁,事后制作统计分析像模像样;还像一名哲学家,观察植物、谈论生活,时不时地流露超越年龄的智慧来。
周三:交流和改进
一二年级——
低年级部分小朋友上交了作品,老师针对性挑选了一些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其他小朋友积极参与。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老师及时了解了他们的困惑和迷茫:比重一定要用称吗?可以用手掂一掂吗?可以用眼睛观察标识吗?可以自制工具吗?……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有了改进的方向。
三四年级——
对于如何更好地呈现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年级在直播课堂上以提问方式互动,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解答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在相互的启迪中改进后续行动方案。老师们针对个别同学对于任务的解读还不是太清晰,作品与学科素养方面关联不大的现象,进行针对性指导,也给后续改进指明了方向。
五年级——
高年级展示了部分优秀作品,对一些素材很好,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的作品,比如语法和拼写错误、作品不够美观等问题,在直播课堂进行讨论交流。老师们点赞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以更高更好的目标,鼓励再接再厉、精益求精,用作品给其他年级的弟弟妹妹做出优秀的榜样。
周四:完善和结项
老师们在晓黑板开设小讨论板块,指导学生按照要求上传作品。
学科老师收集所有的作品,分门别类进行汇总。对每一份学生作品做好点评和点赞,并制作PPT,为周五成果展示的互动交流做准备。
(三)成果展示
经历了一周学习,菜篮子工程在周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周五上午,学科教师在各自班级召开成果展示会,展示所有上交的项目化作品。随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互动点评,选出最佳作品。
菜篮子工程搭建了一个很好的项目化学习平台,展示孩子们的成长风采。孩子的能力之强是无法低估的,她们各显神通,令人赞叹不已。虽然有的略显稚嫩,也较为简单,但都记录和验证着孩子们的学习经历,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新认识,收获着成长之乐。
项目反思
一周菜篮子工程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画上一个句号。
此刻,回头看看第九周,有很多值得回味和发扬:
其一,将生活做课堂,注入强大成长能量。居家隔离,足不出户,买菜成了实实在在的困难。一方面,随着疫情蔓延,快递小哥被波及,连网上购物都受阻,加上家里储备有限,生活一时陷入困顿;另一方面,党和政府、千千万万的逆行者,与疫情赛跑,克服万难,发放物资,阻隔病毒,尽力撑起生活晴空。这些都是每一个人亲身经历并深刻认识到的。我们以此为背景,指导学生去观察、去记录、去建言、去完善,从菜篮子变化的表象中,思考关于生活、关于习惯、关于责任的大课题;我们更以此为教材,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恩、去创造、去奉献,从同舟共济、邻里相亲的事例中,悟出关于精神、关于品性、关于公德的大内涵,树立起未来建设的小主人形象。
其二,将厨房做阵地,玩转学习大展身手。学科教师们在项目主任带领下,围绕驱动型问题,纷纷设计符合学科本身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源于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研究任务。低年级主题为“小小冰箱变形记”,同学们通过认一认冰箱里的菜,给菜制作精美标签,帮忙整理分类冰箱里的菜,记录一周冰箱内菜的数量变化,选一种食物编中英文儿歌等等,各种有意思的活动提高分类整理能力、观察统计能力和表达创作能力,也通过对家里冰箱的认识,帮助爸爸妈妈在居家期间一起合理规划一日三餐。中年级主题为“小小菜篮我做主”,同学们都来做做小管家,尝试种植一种蔬菜写图文观察日记、完成抢菜攻略、根据现有食材做菜谱搭配等等,提高概括想象能力、思辨应用能力、表达沟通能力。高年级主题为“小小厨房保卫战”,同学们来制定安全厨房标准、调查菜的价格制作统计图、制作健康饮食菜单,提高观察合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表达应用能力。从周一启动,到周二实践,再到周三交流、周四改进,直至周五展示交流,有组织、有宣传,全员参与、全程推进,一份份作品就是一次次的展示,一段段经历就是一轮轮的收获,累加起每一个个体的成长。
当然,作为项目化学习而言,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比如项目主题贴合实际,引发学习兴趣,但在驱动型问题的聚焦和分年段项目的设置上,生本位不足,教师带着做的痕迹较浓;比如学习任务设计立足学科本位,有意识地做跨学科融合,但科学性和适切性还有待商榷;比如项目化的意识先行一步,但推进过程中,会出现活动领域与学习范畴间摇摆的现象,以作品效果来终结活动区间,而非以成长价值来证明学习质量。项目化学习设计不容易,实施更不容易,我们边学边思便完善,一定能按下成长的引擎,一触即发。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线教学期间,我们应致力于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设计真正的学习活动,成为课程设计的一部分,帮助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从“菜篮子”出发,我们握住项目化学习的力量,走向发展。
一周时间对一次项目化学习而言,不算长。但菜篮子工程在我们身边没有离开。我们初步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沉浸式体验,将我们对所有的感恩、对生活的热忱、对美好的追求,呈现在“菜篮子”的学习成果中。
走近,翻阅,听一个个悠长而生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