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焦虑如何防,“运动处方”来帮忙
疫情期间
如何缓解长时间居家的心理压力?
室外锻炼的减少
如何增进身体健康水平?
专家建议,每天适当运动,及时调节情绪,来提升心理的应对能力。去年起,杨浦区社区(运动)健康师“体医融合”试点项目,尝试将“运动处方”用于临床精准干预,在慢性病防治、骨关节病康复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为此,杨浦区医保局联合上海体育学院在前期社区(运动)健康师线上直播干预的基础上,打造心理调适系列新课程,让线上“运动处方”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
古人将中医养生功法称为“导引术”,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体育疗法。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老少皆宜的导引方式,具有行气活血、畅通经脉、协调五脏六腑的作用,达到强身健体、怡养心神、防病治病的健康效果。
杨浦区医保局在社区(运动)健康师线上直播教学基础上,根据居民们的反馈,进一步优化,针对长时间居家的心理健康问题,推出中医养生功法、抗阻训练与心理调适相结合的系列康复课程。
市民何阿姨是社区(运动)健康师糖尿病早期干预项目的老学员,参加健康干预已经近一年。“以往都是每天大家一起在健康师的带领下进行针对性练习,在这段时间里,居家锻炼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自己也由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逐渐找到新的在线锻炼的状态。”何阿姨说,家里虽然面积有限,但传统中医功法和核心力量抗阻训练对场地要求不高,随时随地可以练习。在“网红”小老师们的带领下“拳打卧牛之地”,小小的空间也可以获得很好的锻炼体验。“当出现烦躁和焦虑时,抽空在家练上一套八段锦或者易筋经,拉几下弹力绳,调整一下呼吸,整个人身心都是放松的,烦躁和焦虑也会缓解。”
“一般而言,运动产生的内啡肽和多巴胺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和其他消极情绪,从而改善心理健康。所以心理调适,有时一静不如一动。”区医保局办公室主任庞岩介绍说,内啡肽是锻炼时大脑释放的让我们“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能够减轻疼痛、调节情绪和产生欣快感。内啡肽的分泌量和体育运动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像中医养生功法这样的长时间、连续性的、中量级的运动和呼吸调节是分泌脑内啡的条件。这种“快乐激素”能够排解大家的压力和坏情绪,让人变得愉悦和满足。同时,运动所释放的多巴胺也是大脑在运动中释放的另一种“快乐激素”,主要参与兴奋和开心的信息传递。
现阶段制定的社区(运动)健康师心理调适课程,是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加上各种心理学手段,使人体进入内啡肽和多巴胺持续释放的状态,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释放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据悉,下一步,杨浦区医保局将联合上海体育学院的社区(运动)健康师团队,继续打造特色的健康师“网红”教学团队,定期开展课后经验交流,使“网红”小老师们更熟练地运用线上教学平台。“我们准备把运动健康理论的互动‘脱口秀’和实践‘传帮带’锻炼相结合,引导居民们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为未来推进‘互联网+’社区(运动)健康师新模式奠定基础,也为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做好无缝对接的准备。”
近期直播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