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听听房管人的心声(六)
当下,抗疫前线的志愿者们既是一个个血肉之躯的平凡人,也是一往无前的“防疫战士”。这些在全域封控管理前居家隔离的干部职工,已经在社区坚守了将近1个月。他们第一时间向居村报道,身穿“大白”帮助居民核酸采样扫码、维持核酸采样现场秩序、搬运分发一箱箱保供物资……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连续作战的心声。
“只要你们需要,作为党员,我义不容辞!”
432个小时,27个门栋,3300余人,7次核酸,13次抗原检测,日均20000多步……疫情面前,城市更新和房屋安全监督科黄晓晨同志,正用这些数字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每一个任务、每一个岗位,黄晓晨都完成得尽心尽力、一丝不苟。
讲述人:黄晓晨
小区实行封控前的晚上,我是第一个到社区报到的,正愁眉不展的居委书记问:“我们现在人员紧缺,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核酸采集也是第一次,现在还需要一个总调度和志愿者组长,你可以吗? ”“只要你们需要,作为党员,我义不容辞,我可以”。我如是说。由于工作时间紧,拿到楼道清册和一些重点人员情况表的时候已近凌晨,我仔细分析楼道情况,认真设计核酸检测动线安排和志愿者叫号顺序,不一会就设计了多套方案,并与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一起探讨实践的可能性。
4月1日当天,穿上大白,面对新上岗的忐忑和现场环境的不确定,我及时镇定心态,化解现场问题,之后的每次核酸采集,不断优化、调整方案。在确保核酸采集安全有序的前提下,近日采集时间竟比第一次缩短了近3个小时。与志愿者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实现了核酸采集的高效、有序和安全。
除了核酸采集任务外,我还承担物资分配和保障工作,协助居委完善分工和流程,关注小区孤老和困难老人的“吃饭”问题,和居委及志愿者一起主动登记需求,不落一户。随着小区封控日久,快递量日益增大,一些物资常常是深夜到达,每次弯腰一干好几个小时,挺直腰杆时脊柱发出“咔咔”声,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志愿服务苦中有甜,虽然错过了与家里两个孩子更多的相处时间,但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当有新的志愿者加入,我都会仔细的叮嘱他们防护要领,哪些居民要重点关注,耐心细致的回应居民的需求,希望能把志愿精神传递下去,同心勠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全力以赴,迎接胜利的曙光”
身居顾村镇的谭海燕自3月20日封控以来,已居家隔离一个月有余。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主动担当,无畏逆行。按组织要求,通过“先锋上海”的小程序,向所在居村进行双报到,并在此期间每天做好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封闭情况统计。
讲述人:谭海燕
4月2日,我接到指令,踏上了志愿者服务的征程。怀着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来到了大礼堂准备换装。由于是第一天报到,事先也没人培训上岗,只能拿起一件大白,看着别人穿的时候自己学着怎样穿着,穿戴完毕,到达了核酸检测的内场,领了任务。向其他老志愿者学习了如何扫码,我便投入工作中去。虽然只是简单的扫码,核验身份信息,但也丝毫不能马虎。有些居民全家齐上阵,年纪轻的在我这边扫码,没等核验成功,老人就已经跑到旁边扫好码的队伍去排着了;有些人这边刚扫好码就直接插队到旁边采样第一个位置那里去了,真是一刻都不能放松,时刻紧盯着他们,避免同一根采样管出现人员不符的情况。由于居住在农村,外来租户尤其多,有些人被捅了喉咙感觉不适就想吐痰,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就对他们大声吼道,“今天支援我们的都是你们老家来的,不要前脚说我们是老乡,后脚就随地吐痰,这样丢的可是你们老家人的脸。”这办法果然奏效,吐痰的人也变少了。
随着4月9日随申办核酸码的上线,我的工位也搬离了最危险的位置,心里的安全感着实增加了不少。核酸码的第一天使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扫码成功后显示信息不是所有人都留有联系方式,为了便于采样异常后的复核工作,需要输入个人联系方式,而面对我们扫码人员手戴手套,按键输入数字异常不便利,我便采取食指关节处轻点数字键输入,减少输入错误,节约时间。经过一次的核酸码使用,之后的检测就会自动跳出之前的信息,无需重复输入了。核酸码的使用也使得大家不用每次核酸检测都需要登记,方便又实用。经过半个多月的核酸扫码,现在的我已经从一个扫码新手变成了扫码能手。如何扫,从什么角度扫,无论是大晴天阳光普照还是阴雨天乌黑一片都可以得心应手。
决战的时刻到来了,相信我们只要拿出超常规的决心意志、超常规的速度力度、超常规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清零”攻坚战,共同迎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