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你出一盒蛋,我拿一锅饭,她送一包菜,我看到上海阿姨这样帮外地小伙
讲述者:王飞翔
我叫王飞翔,是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第六党支部的一名党员。我居住的是老小区,有15个楼栋324户,近700人,老年人居多。3月28日我在“先锋上海”完成注册并向社区报道后,3月30日下午我接到居民区支部书记电话,让我做好准备,随时投入抗疫。
正式投入志愿者工作前,我下载学习了穿脱防护服的视频,并专门准备了一套紧身的外衣外裤。4月1日开始第一次核酸检测,我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秩序,帮老年人操作手机生成核酸码。4月3日第一次抗原测试,需要分发并回收抗原,我第一次穿上“大白”进入封控楼,当时其中4个楼层都有阳性结果,这是我第一次与这么多可疑感染病例接触,不禁有点冷汗直冒。当晚任务结束后,我严格地按照程序脱防护服,进家门前还用“84”彻底消杀了自己的衣裤和鞋底,并把外衣外裤鞋子脱在门外,进家门立即去洗了个澡,没敢和家人说去了封控楼并看到阳性病人的事情。
第一天作为志愿者上岗
给自己一个赞
接下去的日子,我慢慢进入了节奏,几乎走遍了小区所有楼栋,核酸检测核对人数、维持秩序、分发并回收抗原、分发大礼包、收生活垃圾……经常凌晨5点就收到微信群里支部书记的开展核酸检测集合通知。顾不上吃早饭,我立即奔赴集合点。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党员,大家没有一丝抱怨。
4月9日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上午,第二次大礼包到了,由于人手紧张,我和另外一个小伙子负责上大车卸货,一趟趟搬运,汗流浃背,胳膊酸得都举不起来。下午的任务是发礼包和测抗原,我顺利完成交办任务准备回家吃晚饭时,书记告诉我,负责去封控楼的老同志进度很慢,只完成了1/3,问我能否去帮他。我和另一位年轻同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立即换穿“大白”进入封控楼。由于是晚上,戴上隔离屏后,眼镜片容易模糊,看抗原结果异常吃力。好在我的搭档不是近视眼,我们合作完成了所有抗原检测任务。同时将封控楼所有大礼包一趟趟搬到居民家门口。每一趟放下礼包下楼的时候,我都觉得气都透不过来。等到完成所有抗原检测,并把大礼包发到每户居民手中时,已是半夜11点半了,我回家赶紧洗澡吃了口饭,睡下去已是凌晨。
服务社区的点点滴滴
4月11日,支部书记任命我为志愿者小组的小组长,协助书记工作。我向支部书记提出,抗原检测结果拍照上传确认可以减少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经同意,4月12日在疫情最严重的封控楼进行试点,我们建立了楼栋微信群,并要求规定上传的格式要求,效果非常好,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接触,我立即向书记进行汇报试点结果,并建议在全小区推广。获得授权后,各个楼栋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由热心公益的年轻人担任联络员,抗原结果按照格式要求拍照上传。高龄独居老人,请邻居或楼栋联络员帮忙。15个楼栋组合起来建立楼栋联络员群,大大方便了通知传达和结果汇总。
4月14日早上7点,我接到通知, 9点前需完成抗原检测并统计结果,新的工作模式初展成效,在楼栋联络员的积极配合下,原来十来个志愿者花两三个小时进楼栋才能完成的任务,通过微信群很快就完成了,而且都有照片佐证。后面的抗原检测,我们越来越顺利,发布通知、实施检测、结果统计,既做到了楼栋内的透明公开,也拉近了楼栋内居民的距离。每次我都能按照时间节点把结果汇总给书记,小区内有无新增可疑阳性病例了然于胸,等到做核酸时,抗原阳性病例不下楼,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为了进一步减少接触,发抗原时,我提议在门口挂个袋子或放个盒子,以减少发样时的人员接触,立刻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并付诸实施。
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楼栋内的闪光点——由于封控,一位外地小伙缺食物,几位热心的上海阿姨,我出一盒蛋,你拿一锅饭,她送一包菜,帮小伙渡过难关;独居老人不会用手机,楼栋内年轻人主动帮老人生成核酸码、团菜、配药;封控楼内敞开心扉后,互相鼓励的话多起来了,快递到了,谁先下去,群里报备,井然有序。点滴之光,温暖人心。
今天,我依然还在一线做志愿者,目前我们小区物资进得来,疫情防控越来越规范,封控楼在陆续解封。爱人说我瘦了,我也真实体验了疫情之下基层一线的辛苦。作为党员,能有幸为小区、为上海抗疫出一份力,无怨无悔。我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驰援下,有全体上海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一定能够形成强大的抗“疫”合力,上海一定能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