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6000余单,她们是松江居民的暖心“医”靠|党旗飘飘
当居委会的热线电话中一半以上都与配药有关,当线上填写的药物需求表越来越长,当松江区内的医院已经无法满足居民需求,永丰街道“配药小分队”迎难而上,迅速壮大队伍、不断调整编组,从3月中旬成立时不到10人,扩编到了如今的30余人,从地段医院组、区中心医院组、市一南院组延伸到了精卫组、市区组……
一个月以来,这支主要由永丰青年党员组成的小分队每日往返于各医院,用奔跑的速度传递服务的温度,为居民提供暖心“医”靠。截至目前,小分队已为6000余名居民提供代配药服务,日均250单,基本实现了“前一天的配药需求,第二天完成”。
以领头雁般的果敢,实现配药“加速度”
收集配药需求、定时收取医保卡、按照医院分类分拣、前往配药、按照居民区再分拣、及时送药……小分队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八九点。“细工”出“快活”,让居民尽快拿到药品,一直是小分队努力的目标。
“一开始封控小区有五六个,我们从‘分散作战’变为‘集体作战’,实现全域统筹、一次跑腿,每天完成150多单。后来封控小区数量增加,配药量激增,我们又从‘集体作战’改为‘对口援助、专人专线、小队兜底’,确保大型居民区配药需求不积压、急需、刚需也能兼顾到。”小分队发起人,街道党建办、纪工委的青年党员陈凯希、张晓雯因地制宜地建立“阶梯配药机制”,第一级为辖区保供药店,第二级为地段医院,第三级为区中心医院,第四级为距离较远的市一南院和方塔医院。“层层流转、层层递减,阶梯机制减少了舟车劳顿的空耗,以集中力量造福更多居民。”陈凯希说。
各居民区党组织也想方设法、各显神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动小区里的医护人员、社区民警、药店工作人员加入小分队。家住维罗纳贵都小区的于医生是一名党员,轮休时还专程回医院为邻居配药,目前为止,他已为70多名邻居送上“救命药”;海尚名都小区的3名医护人员带上5名志愿者自组团队,为200多名居民配药……
以老黄牛般的勤恳,按时驮回“定心丸”
“请叫我们‘药袋姐妹’!”每天背着一大袋药品满载而归的队员戏称道。如何实现一次前往,收获最多?队员们开动脑筋,形成攻略:两两组合,你挂号、我排队,你付费、我等候,完成既定任务后再一同整理装袋。
“到市一南院配药,可以先去药房询问药品是否有库存以及挂哪个科室的号。”“配中药需要把处方给到9号中药窗口,次日再来取药。”“大病医保病人在挂号时就要出示登记回执。”……大家将配药经验及时梳理分享,让组内的配药“新手”也能迅速升满技能。“姐妹们的分享特别有用!”“新手”们连连点赞“配药锦囊”。
每到下午,一大袋一大袋的药品被驮回街道办事处。为了周转大量药品,街道腾出了一间间“药房”,满载而归的队员们集合于此,按照居民区进行二次分拣,再兵分三路开始送药。“当日的药品我们都是当日送达,但对于胰岛素这样需要冷藏的生物制剂类药物,我们会第一时间送到居民手里。”一名队员说。
以千里马般的韧劲,悉心种下“忘忧草”
精神类疾病药物怎么解决?交通管控的情况下,如何前往位于浦南的区精神卫生中心?为了打通特殊药物渠道,小分队想尽办法。刚开始,永丰派出所民警主动承担了取药的任务,随着需求量不断增加,小分队常态化开通了“塔汇专车”。
“氯硝西泮片都断货了?精卫中心对面的卫生室还有存货,我去配!”街道武装部的“90后”青年李尧是队伍中唯一的男性成员,认真细心的他独立负责前往区精神卫生中心的配药线路,从药物咨询接单、联系地段医院到了解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从领取盖章的代配药单到代配代送药物,他都一人完成。
近期,为了给深受失眠、精神类疾病困扰的居民配到氯硝西泮片等药物,李尧几乎天天越江配药,目前已为百余名精神疾病患者解决燃眉之急,被社区工作人员戏称为“塔汇男神”。由于目前区内有些特殊药物已经断货,小分队还需定期前往市精神卫生中心代配。
以小蜜蜂般的机敏,破解配药“跨区难”
“我是大病患者,签约的三甲医院是长海医院,去那里配药我才能报销多一点,要麻烦你们了!”……像家住玉树公寓的李师傅这样的病患并不少,面对他们的迫切需求,来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团工委的4名姑娘组成“市区配药4人组”,不定时出车前往市区配药。
与在松江配药不同,市区的配药需求分布较散、开诊停诊信息不易获取,如何在半天多的时间内跑更多的医院?姑娘们需要提前做攻略,“我们会先问清楚患者要挂号的科室,然后查看每家医院的微信公众号,看看第二天有没有门诊,还要查地图,画好最优线路、算好核酸报告的有效期”。
姑娘们每次都是大清早出车,下午两三点回到松江时,已是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但她们觉得“再苦也值得”。瑞金、华山、中山、仁济、六院、肺科医院……截至目前,她们已经“打卡”了20多家市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