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统是谁(巴基斯坦总统布托)
1971年,在一系列灾难般的战略决策和军事失败后,巴基斯坦含恨吞下了第三次印巴战争的败果。
这次战争的结果让巴基斯坦彻底丢掉了东巴基斯坦——也就是后来的孟加拉国,另外还有多达9万巴基斯坦军队在孟加拉被印度人俘虏。
而直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巴基斯坦的人民才如梦初醒地知道国家居然迎来了这样彻底的失败。
在这之前,所有的公共媒体都还在吹嘘巴基斯坦军队在东部势如破竹,孟加拉的独立分子不堪一击,国家的胜利已经近在眼前。
所以,当事实最终得到了揭露,民众的愤怒彻底被点燃了,他们要求已经统治了13年的军管政府下台,更要求追究当时的总统叶海亚·汗的责任。
这个时候,不但民众反对现有统治,连广大的中下级军官也要求建立正常的文官政府。
耻辱性的大败让军官们都对军方高层失望透顶,当有高层提出让总参谋长来接管政府时,他们不惜以哗变为威胁来反对。
而在反对现任政府之外,军官和民众异口同声都在呼唤同一个名字,他就是当时的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1928年,布托出生在英国殖民时代的印度信德省,他的父亲是一名贵族,在当地很有势力,而母亲则是一名印度舞女,出身卑微,这也成为日后政敌攻击布托一大“污点”。
布托的父亲长期参与巴基斯坦的独立运动,受他的影响,布托也开始参加各类政治活动,这为他培养了良好的政治嗅觉,并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布托留学美国著名的伯克利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接着又到了英国牛津大学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不久就得到了执业律师的资格。
成绩优异,前途一片光明的布托却没有选择留在英国当律师,他最大的志向还是回国从政。
此时巴基斯坦已经独立,但是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很落后,像布托这样的优秀的知识青年是非常稀有。
因此,回国的布托非常受到大家欢迎和拥护,在政坛上更是平步青云,1958年30岁的布托就被任命为国家代表团团长,出席了联合国的海洋法会议。
他还成为巴基斯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工、商业部长,之后在多个部门担任要职,其中担任外交部长期间积极推动和中国的关系,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曾接待过布托。
布托也对军管政府心存不满,在1967年组建了巴基斯坦人民党,并在1970年一举夺得巴基斯坦议会的过半席位,成为极有名望的政治人物。
这就导致军管政府不得不和布托采取合作态度,尤其是在孟加拉独立之后,总统叶海亚为了挽救统治,便拉着布托进入政府成为了总理。
但是叶海亚此时已经彻底失去了民心,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不得不宣布辞职,布托在1971年12月成为巴基斯坦的新任总统。
坐上总统宝座的布托实在高兴不起来,因为叶海亚的倒台其实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因为战争,国内经济一团混乱,而不管巴基斯坦承认与否,孟加拉在实际上已经获得了独立,而且印度仍然虎视眈眈。
布托知道战争已经不可能持续下去,决定采取缓和的道路。
布托首先释放了孟加拉领袖拉赫曼,拉赫曼回到孟加拉成为总统后,拿出了和解的态度,然后开始和印度进行接触。
不久,布托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西姆拉举行了会谈,英迪拉因为在军事上的胜利根本不愿意做出任何让步,提出只有布托承认孟加拉的独立才会把战俘送还给巴基斯坦。
这让布托左右为难,作为一国之首,他自然是无法承认国家的分裂,可残酷的政治现实又让他不得不去尽力达成与印度的协议。
最终,布托采取了一个迂回的办法,在巴基斯坦举办的伊斯兰国家峰会中,邀请了拉赫曼作为国家元首来参加会议,这让9万巴基斯坦战俘得以释放。
而在和英迪拉的谈判中,布托展现了作为一名优秀律师的口才,在客观条件极度不利自己的情况下,终究是说服了印度接受一份叫相对公平的协议,双方正式停战并恢复正常往来,印度也撤离了之前占据的巴基斯坦领土。
在和印度进行谈判的同时,布托也在整顿国内政治。
此时的巴基斯坦连军人都觉得军管政府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所以社会普遍呼吁修订一部新的宪法,那么新宪法到底该长什么样子,就是布托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过去巴基斯坦曾有过两次修宪,但是因为涉及到孟加拉的权利问题,所以在这上面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而现在孟加拉已经独立,布托的任务倒是相对简单不少。
不过,此时巴基斯坦政坛还吵作一团,各种派别争论不休,稍微列举一下此时各派主张就知道他们分歧有多大了:
城市民主主义者和传统左派要求议会民主;农村左派要求彻底消灭土地贵族的统治;社会主义工业劳动者要求工人参与国家政治和工厂管理;激进左派要求“无产阶级专政”;地方派别则要求松散的邦联制度;还有极端保守宗教势力要求国家伊斯兰化。
从左到右,各派的主张放在一块儿都能填满了整个政治光谱,在这种情况下布托就展现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手腕。
他和不同派别谈判采取不同的讲法,一下子支持西式民主,一下子又支持社会主义,主要是为了投其所好争取支持,让新宪法尽快通过。
结果,1973年通过这部宪法充满了妥协性,大体上是规定了巴基斯坦是一个议会制国家。但是总理的权力又十分庞大,几乎不受议会管辖,跟过去的总统无异。
而地方的自治的权利也远没有布托之前所承诺的那么多,同时宪法有浓厚的宗教残余,明确规定了只有穆斯林才能担任国家最高职务。
修宪之后布托顺利当选了新政府的总理,紧跟着是一系列的改革。
因为巴基斯坦丢掉了孟加拉这一重要的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经济状况非常糟糕。
战争期间国内GDP增长率才0.5%,这要是和3%的人口增长率放在一起,巴基斯坦的人均GDP更是历史首次下降了。国内外的投资者普遍看衰巴基斯坦的前景。
在民间投资无力的情况下,布托提出了国有化的方案,把包括银行和保险在内的30种行业统统国有化。
而在国有化的过程中,布托巧妙地表示政府接管的是管理权而不是所有权,所以更节省了一大笔补偿的花费。
1972年布托政府先是宣布接管了钢铁、重型机械、重型化工、水泥等重型工业;在1973年又借着巴基斯坦洪灾做文章,指责私营企业“发国难财”而对粮食加工行业进行了国有化;1974年开始银行的国有化,以作为“献给巴基斯坦人民的新年礼物”。
至此,主要的工业和金融业都成功地实行了国有化改造。而在国有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土地改革。
布托政府规定每人能拥有的水田不得超过150英亩,能拥有的旱田不得超过300英亩,现在已经超出的部分,全部由国家无偿收回后免费分给少地或无地农民。
除此之外,布托还宣布要向地主们征收土地税和用水费,并且废除了从封建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地主土地特权,禁止了地主随意收回佃农的耕地。
这些措施让贫穷农民受益极大,据统计,全国受益的小农有727万人,另外还有80万没有房子的手工业者、农业工人和佃户也分到了宅基地。
布托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还非常重视教育。
在他刚上台的时候,全国成年人的文盲率可能超过8成,还有4成多的儿童从来没上过学,官方对教育的投入也非常少,只占GDP的1.7%,大概是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三分之一。
布托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慢慢等着巴基斯坦人民自学成才的,所以他再一次祭出国有化的法宝,对全国上下的各类学校进行改造。
而在布托的政策中,更进一步规定了所有15岁以下儿童都能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并且从原来片面重视大学教育,转向了初级和职业教育,以更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除了以上改革之外,布托还在提高最低工资、改善工人权益、提高社会福利等很多方面进行了努力,这让他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大资本家们和地主们虽然心怀不满,但一时半会还掀不起什么风浪。
真正让布托如芒在背的,仍然是曾拥护他上台的巴基斯坦军方。
军队的威胁
巴基斯坦军队因为战争的失败名誉扫地,不得人心,但是依然是政治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高级军官们虽然迫于形势不得不支持布托,可他们还是不死心,想要通过种种的办法继续影响国家的大政方针。
而对布托来说,军队不能干政是一条基本原则,如果不能打消掉军队的政治影响力,再多的改革都可能成为昙花一现的幻梦,说不定哪天就发动政变了。
所以,在稳定掌握政权之后,布托开始了对军队动手。
首先是权力分散。
在过去,巴基斯坦的陆海空三军都由总司令指挥,布托则对总司令的职能进行了切割,用参谋总长、总理国防顾问、国防秘书三个官职分了总司令的权。
顺便一提,其中参谋总长是由奇亚·哈克担任,原因是布托觉得他在军中关系不深,而且“明显不关心政治”,所以认为他没有威胁——后来证明这是布托人生中最大的错误。
跟着,布托努力要铲平军队中的山头主义,通过改组避免军权过分集中在某个人或某个派别的手里。
布托的改革让将军们不满,但是前面血淋淋的战争失败让他们又没有底气进行反对。
布托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口里还不断地说要重建军队“骄傲和荣光”,在大义的名分和追究战败责任的诉求下,他顺理成章地撤换了一大批的军队高层。
直接经过布托命令撤换的军队高层,人数就多达43名。同时,布托对军队是大棒和胡萝卜一起上,在改造组织之外,他又让军队尝到军费增长的甜头。
在布托执政期间,巴基斯坦的军费增长了89%,70年代中期,50万的军队花掉了70亿卢布,开支超过了GDP的7%。
而我们知道这个时期,布托又是采取了对印度缓和的态度,所以这样庞大的军费主要还是为了安抚军队。
不过,在这些措施之后,布托仍然对军队充满怀疑,他就想到干脆另起炉灶从头建立一支效忠于政府的武装力量。
于是,布托在1973年以维护治安、镇压街头运动的名义建立了“联邦治安防卫部队”,这支部队只有一万多人,投入却高达11亿卢布,平均每一个人的投入要远远超过军队的士兵。
而布托对这支部队非常看重,在接待外国元首访问时的三军仪仗队都改用了联邦治安防卫部队,他对军队的不信任也从此可见一斑。
到了1977年,已经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主导地位的布托面对即将到来的选举自信满满,但他不知道的是,各方的不满已经在压力锅中积蓄太久,只要等到一个机会就会喷薄而出,彻底掀翻他的统治。
1977年的国会选举从开始前,布托就饱受质疑,他的一系列改革在这个时候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倒退的迹象
在国有化方案上,布托并没有建立起一个专业经营团队。
顾问们虽然建议布托沿用过去的方法,制定五年计划来指导经济发展,对重大投资建设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但布托却认为这样管理经济“太麻烦”。
并且布托常常出于选举考量乱开支票,不计成本和收益地大修大建,结果就是违反经济规律,让巴基斯坦的建设陷入困境。
而在农村,布托虽然一开始对大地主们采取了打压的态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又需要地主的支持,所以改为合作的态度。
布托在人民党的基层组织大量引入了地主成员,还在在农业国有化的幌子底下,让地主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管理岗位。
同时布托的骄傲性格在这个时期越来越严重了,他听不得批评,原先的战友渐渐离他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爱拍马屁的政客。
这又让他更喜欢在各级议会中推出听话的候选人,使得人民党的腐化得越来越快。布托的种种作为,让原本的支持者感到受到了背叛,尤其是城市居民对他日益冷淡。
而9个意识形态迥异的在野党为了拉布托下台,也暂时放下了成见,在大选前组成联盟要和人民党一对一对决。
在野联盟让布托略微有些惊讶,但他仍然不觉得这会是个威胁,他嘲笑联盟是“长了九条尾巴的一只猫。”
结果不出布托所料,人民党获得了大胜,拿下了国会81.5%的席位。但在野联盟激烈指责布托舞弊,拒绝承认选举结果,要求重新大选。
反对布托的群众走上街头进行示威,结果遭到了治安防卫部队的镇压,在打死200多名示威者后,反对的声音仍然此起彼伏。
这让布托方寸大乱,居然一反过去的立场,命令军队进入主要城市进行军管。然而,从布托寻求军方支持的一刹那开始,他就让自己的软弱暴露无余。
奇亚·哈克,这个布托最信任的将军,在7月5日发动了军事政变,他宣称这是为了重新选举,然后把布托和人民党的领导层统统捉进了监狱。
然后在军方时隔数年重新掌握一切后,奇亚以为布托大势已去,便放心地把他放走了。
但没有想到,布托依然拥有强大吸引力,他乘着火车从南往北走遍全国,在每一个站台都挤满了支持他的人群,布托不停地在群众大会做演讲,人们依然热切地支持着布托。
这让奇亚极其后悔,他可不敢想象布托卷土重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9月份又下令逮捕了布托,指控布托曾经下令谋杀一名政治对手。
审判过程持续了一年多,这么长的时间里检方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他们最大的证据是4名“刺客”的供词。
“刺客”指认是布托下的刺杀令,但其中有一人在法庭上突然翻供,说自己是在严刑逼供下作出的证词——这个证人没有再出现在法庭上,原因是他“病倒了”。
而其他证人的证词也前后矛盾,他们实际是说了4个不同的故事,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目击者和直接物证。
在经过了布托的数次徒劳无益的上诉后,这场荒谬绝伦的审判在1979年2月6日终告结束。
最高法院判决布托有罪并执行死刑,即便国际社会许多国家的元首都呼吁能够宽大处理,但奇亚充耳不闻,坚持使用死刑。
4月4日,布托在中央监狱被秘密绞死,在被绞死前,布托发表了最后的遗言,而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哦,主啊,请帮帮我······我是无辜的。”
1、中国知网;那些被判死刑的国家首脑;李伟;检察风云;2020(02);
2、中国知网;布托家族的悲情人生;孟祥麟;报刊荟萃;2008(03);